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哲学界讨论物质概念问题过程中,有的同志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具有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两个物质概念.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从本体论方面给物质下了定义,讲的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下面简称为《唯批》)中从认识论方面给物质下了定义,讲的是认识论的物质概念.我认为,这在实质上超出了如何理解物质概念这一问题范围本身,它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对待所谓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重大原则.本文试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  相似文献   

2.
评马里奥·本格的概念理论吴新忠马里奥·本格是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一直致力于建构一种“精确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代表作《科学的唯物主义》最集中和最显明地高度概括了他的本体论观点,阐发了唯物主义的系统实在论观点,并提出一种新的概念论思想。他以一连串的公...  相似文献   

3.
提到“先天认知结构”,往往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论调,因为康德在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中首先提出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存在着“先验的图式”。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先天认知结构”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对“先天认知结构”和“先验的图式”两个不同概念进行了解读和比较辨析,从物质前提、形成发展的原理和机制等方面论证了“先天认知结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先天综合判断在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自然形而上学以及道德形而上学中普遍存在或者应该存在,因而第三者问题就成为康德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难题.使纯粹数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的第三者的直观不是经验性直观,而是先天直观,即空间和时间.在构成纯粹自然科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的过程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纯粹知性概念,即范畴.自然形而上学中先验哲学或本体论中的先天综合判断为《纯粹理性批判》中系统展示的纯粹知性的综合原理,其第三者是范畴,而范畴也是理性物理学或有形的自然形而上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道德形而上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即定言命令的第三者为何?这是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时也就是在对这个假设本身的证实中,《批判》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占有决定全局的地位。这是因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是理智的先天概念——主观思维的范畴,何以对一切经验的和可能经验的对象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即我们何以具有关于对象的先天综合知识这个《批判》的总问题的前提。再者,范畸的先验演  相似文献   

6.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时也就是在对这个假设本身的证实中,《批判》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占有决定全局的地位。这是因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是理智的先天概念——主观思维的范畴,何以对一切经验的和可能经验的对象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试论模糊概念》一文中,我们已从形式逻辑角度对模糊概念的定义、特征、分类等问题作了探讨。本文着重从认识论角度讨论模糊概念在思维中的应用问题。一作为思维的基本细胞,概念是思维运动的出发点,也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在人类认识的现实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精确性与模糊性都有自己存在的客观理由和必然依据。以不精确性、模糊性和相对性为基本特征的模糊概念,一方面固然可以从客观存在的大量模糊现象和人们的主观认识找到其存在的依据,这在《试论模糊概念》一文中已谈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类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本身找到其存在的理由,这一点是不大被人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所谓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验的概念”和“先天的概念”二类。本文仅研究他的“经验概念”。(以下如无特别需要,皆以“概念”简称之)。康德所谓的“经验概念”,指的是“从感觉中产生,通过比较经验的对象,由知性获得的单纯普遍性形式”。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概念。这种概念的现实性,依赖于它们被抽去其内容的实际经验。康德的概念理论,主要见于其在《逻辑讲义》和《纯粹理性批判》这二本书里,康德分别从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方面论述他的概念论。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先验逻辑的概念论。  相似文献   

9.
普里戈金在他的最后一本哲学著作《确定性的终结》中呼吁"我们需要一种更加辩证的自然观"。这不仅包括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和生成关系的再反思,也包括对于演化世界的发展机制的哲理性探索,还包括对于人和自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关系的再追问,并力图促进西方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传统的再综合。他所期待的,是一种把自然看成是能够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是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从而也是追求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天然自然与社会自然具有统一性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蔡元定基于邵雍先天易学既有象数模式与图式展开的诠释, 重在正面理解与阐释。 他作 《皇极 经世指要》, 指出邵雍先天易学源于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并以 “六十四卦方数图” 阐释该图中的先天 学, 以 “经世衍易图” “经世天地四象图” 阐释先天学之太极观念, 又以 “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 与 “经世 四象体用之数图” 概括先天学。 他的阐释与朱熹对邵雍先天易学的疏解、 发挥有明显的不同。 他的见解推动 了先天易学在学术史上的流传, 同时也驳正了后人对先天易学的诸种曲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1.
国际学界对康德“先天的”和“先天知识”的标准解释表明,“先天的”不是指人类天赋的知识或固定不变的结构,而是指理性天赋的、永恒不变的原则和规则。这一解释与康德本人的思想基本一致。邓晓芒先生将“先天的”解释为人类先天的固定不变的结构是不对的。因为在康德那里,知识的结构是按照先天原则和规则在时间中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先验性叙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的一种独特叙事方式,它具有预叙与元叙事的特征,作者一般通过说书人语气、人物言行、小说人物的姓名或别号、情节的设置等方式暗示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者小说人物的某种结局。先验性叙事不同于元叙事对虚构的明确而彻底地暴露,而是有意识地试图告知读者故事的真实性。叙述者通过虚拟的说书人来完成先验性叙事,但是并不充当作品中人物形象。先验的预见性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随处可见,这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也具有史书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从分析、审查人的认识能力开始 ,研究科学认识的可能性及条件的。在研究范畴对构成具有客观有效性的科学知识的作用上 ,他提出了“图式说” ,其目的在于探讨先天的范畴怎样和时间提供的感性杂多 (质料 )结合起来 ,从而构成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本文主要解析了康德的先验图式说的提出、内容、本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政府终结的方法———基本经验模式和演绎模式方法。基本经验模式发展成主体,将日益复杂微妙的事件应用于数据统计,并受到学界很大程度的认可。演绎方法发展为不合作博弈,以主要政治角色的反应为标准,譬如,如果政府快要垮台,有关可能的选举结果就会被准确地预测。把这两种传统模式融合为一种综合的研究模式目前还没有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后法优于前法"是与"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相并列的法律适用基本规则之一。中国《立法法》第83条的规定,既是中国法律首次对"后法优于前法"规则的明文确认,也是首次对"后法优于前法"规则适用条件的设定。但在实践中,规则的适用并非是一件易事,尤其在以下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第一,在特殊情形下前法与后法的界分;第二,规则适用条件之具体内涵;第三,该规则与其他基本适用规则碰撞时应如何选择。通过对这三个事关规则正确适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用以推进对这些至今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00,20(3):1-6
对包含测度的椭圆方程 ,证明解的有界性已颇为困难 ,对解的最大模作出估计尤其困难。本文只对其中一种特殊情形作出解最大模的先验估计。  相似文献   

18.
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 ,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 ,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先验式权利与经验式权利是权利宪法化的两种权利来源。而成文与不成文成为权利宪法化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哲学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本能:在本体论上通过设定终极以实现自我关怀;在认识论上通过反思先验前提以确立其坚实基础;在实践上通过悬设理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哲学或辩证法所思考的问题是终极性、根本性、超验性的,或者说是绝对的,对这些永恒问题只能在自己时代思维的水平上加以相对合理地解决,哲学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20.
本次学术报告分别从民间法的本体研究、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研究、民间法的社会实证研究、民间法的司法运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度中国民间法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予以客观呈现并进行简要评价。一年来,学者们在对民间法的本体研究、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研究予以不断拓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间法的社会实证研究、民间法的司法运用研究。其中,民间法的社会实证研究主要从历史与现实二维角度进行,而民间法的司法运用研究体现了民间法研究向司法领域转向的自觉性,赋予了民间法研究更为深层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关怀。由于经验法学理论研究始终具有其局限性,所以作为民间法论者必须要深入研究民间法及其理论研究的限度问题,唯有如此,民间法研究才可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