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财政支农的目标要从增产转为增收、从直接生产目标转向生态环境目标 ;财政支农的重点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结构调整 ;财政支农的方式应从价格支持逐步向收入支持转变 ,并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针对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效率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不断下降,其原因在于相对规模逐年下降。各部分的效率分析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效率最低,其次是“农业科研三项费用”,再次是“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大型基本建设的外溢性较强、多环节资金的流失以及农业科技三费中“产、学、研”相脱节是导致资金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规范支农资金管理”、“优化财政投入结构”、“调整财政农业基础设施的内部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关乎财政的绩效评价,而且与农业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评价维度——财政透明度,基于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报告对财政透明度进行测度;采用静态面板回归方法,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进行分析;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省级财政透明度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财政透明度逐年递增;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且财政透明度对于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提高“阳光”意识,提升省级财政透明度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综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农业领域进行的直接投入。这种投入是政府为了矫正农业领域的市场失灵而采取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财政支持农业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的考察,评价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情况,对于确定今后全省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及支持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口径有大、中、小等多种,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和偏差,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分析方法的不当及其对实际工作的负面影响。另外,纳入财政支农支出口径的一些项目与农业和农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农民也没有得益,使财政支农支出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益。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必须重新界定财政支农支出口径,调整不合理的支农支出统计口径并改进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在WTO协议框架内支农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提高支农效率,关键是要选择好支持重点,包括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制度等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的必然抉择,其发展壮大迫切需要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倾斜和扶持。然而,基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标下的财政支持政策尚未完善,客观上影响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明确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框架、优化方式方法和健全配套机制等路径选择来改革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尽快实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样一方面有效提升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绩效,另一方面更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尽管财政部一直强调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但政府凭以扶持"三农"的财政工具还是长期陷入困境且难以自拔,其主要是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于2006年5月启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但整合的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未必合理,且当下政府对整合规律的认知相当浅层化;单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增强其支农能力未必可行。本文在系统梳理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层剖析,并基于财政、金融支农比较优势整合观,提出了政府应在深刻认知财政支农规律的基础上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予以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在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支持力度上均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变化,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支农政策运作的要求,应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必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业协议》国内支持承诺和我国目前财政支农状况的对比 ,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确测度并优化财政支农绩效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在建立包含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较为系统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26个省(区)2007-2011年的财政支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环境中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有利因素,而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对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具有反向作用;在剥离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后,财政支农效率整体呈现出下滑,但在样本期内,每年的效率值均呈上升态势,财政支农效果正逐步得到改善;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0.9的临界值可将财政支农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效率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从管理水平提高或生产规模改进两方面改善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值 得关注的问题:财政支农政策出现偏差,农业投入不足,比例失调;政 府财政用于农村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支农的财 权和事权界定不清,政府投资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挤占和挪用财政 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低等。应完善财政支农措施,加强财政 理财、用财、管财的职业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资金对农牧业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投入农牧业的资金总额逐年增加,并建立了各种基金,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下降;资金时效性差;资金监管不严等,需采取对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湖北省财政支农力度和构成,并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比重的相关性。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总产值序列的平稳性及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最后,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1981~2009年的历史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而财政支农、农业投资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财政支农、农业投资与农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交互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显示:财政支农增长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GDP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和5%左右,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并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 ~2011年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亩产和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数据,对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现状进行分析,运用VAR计量经济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益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结构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是学者与政策制定者们的热议话题.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居民基数庞大,财政支农能否有效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逐项探究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住房、医疗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食品、文教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对设备、衣着、交通和总消费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效应分析入手,阐述了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问题.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主要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主要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优化财政支农项目和支农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优化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支农保护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整合各种财政支农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仅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以完善与巩固,也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洞庭湖区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情况来看,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促进了湖区现代农业发展;今后要通过若干保证措施来继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促进湖区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