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没有公示,就没有现代商事登记制度,公示是实现商事登记维护交易安全与效率的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并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商事登记的公示制度,对我国商事登记机关及商事公示制度本身提出新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公示共享平台符合国际商事贸易规则.对我国商事登记机关认真履行其商业信息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事登记是各国确认商事主体资格、保障市场安全的重要手段,并通过这一制度为市场交易提供商事信息服务.商事登记所具有的信息传递和合作博弈框架体现了其经济属性,国家立法将其纳入商法总则制度中则昭示了其私法属性.在法律体系中应当将商事登记定位为商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彰显其信息公示的经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很多合伙没有进行商事登记就从事商事活动,一旦产生纠纷,是以商事登记的信息还是以客观事实作为法律事实,各个法院看法不一。这对善意第三人信赖利益的保护十分不利。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合伙商事人格登记制度的不同规定,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本文认为立法者应当对合伙的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进行完善。商事登记对于个人合伙、联营型合伙和普通合伙的商事人格仅具有公示效力,对于特殊的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的商事人格不仅具有设权效力,也具有公示效力。  相似文献   

4.
2014 年10 月1 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实施,从信息公示的角度解决了新 《公司法》颁布后引发的债权人保护的问题。但是,《条例》的位阶与《公司法》不具有对称性,其具体内容也需完善。 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是商事登记制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争论不休,其中颇具代 表性的“公法行为说”、“私法行为说”与“双重性质说”均不能揭示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而“法律事实记录环节说”准 确地揭示了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条例》的公布实施,对构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大有裨益。但《条例》还存在着对公 示信息真实性要求不明确具体、对企业信用等级区分不细等不足,应通过引入公证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来予 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商法体系中,商事登记立法是问题最多、学界争议最大的领域,法规众多、体系繁杂是其主要特点。《公司法》修改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涉及公司注册资本制度、信息公示机制、登记程序等几个方面,放松了登记管制,简化了登记程序,强化了信息公示和信用机制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改革依然停留在对原有制度的修补上,虽然有一些制度突破和创新,却没有摆脱原有制度体系的框架。所以此次改革还存在分散立法、行政主导的弊端,商事登记立法的体系化、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事登记是国家确认商事主体资格,并公布商事主体相关资料的信息公示机制。运用法经济学的原理对商事登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的机制特征。商事登记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合作博弈的框架体现了其经济属性,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市场安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的经济功能。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观察,商事登记蕴涵了社会契约的基本属性,具有强制缔约义务、法定的格式条款、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登记效力等契约要素。我国在完善商事登记立法时应当更多关注其信息公示功能,以此保障交易安全,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商事登记中不实登记效力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实登记的效力 ,指商事登记中登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下登记事项是否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普遍效力 ;属于登记效力层次中的一般效力。不实登记有别于虚假登记。各国立法对不实登记的效力均遵循商事行为外观主义与公示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法理基础 ,其例外则体现出对安全价值和效率价值的取舍。我国不实登记效力制度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 ,有必要明确相关概念制度 ,并区分登记效力和公告效力。  相似文献   

8.
商事登记又称商业登记,是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一种确认商事主体资格设立、变更或者终止的法律行为,是实现商事交易有序进行的前提。完善的商事登记制度不仅有助于节约商事交易的成本,提升商事交易的效率,还有助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商事主体进行税收征缴、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然而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建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具备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商事登记的立法弊病日益凸显,造成了法律理念的前后不统一,实践操作性难度加大等一系列后果。本文试图从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事代理制度不仅在国内商事交易中而且在国际贸易中都被广泛采用 ,代理商亦由此而成为商事交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立行为主体 ,本文论述了商事代理的发展过程、种类、代理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责任 ,对英美代理制度中具体问题的借鉴等方面问题 ,并探讨了我国商事代理制度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商事失信惩戒制度严重缺失,应确立法律制度建设在商事失信惩戒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并根据商事信用特点和我国国情确定立法基本原则,构建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有一部分学者不认同我国古代存在独立的商事法律制度。本文以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商事法律制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我国古代商事法律制度的独立性及其渊源,以期澄清现代社会对我国古代商事法律制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商事登记程序作为商事登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商事登记制度的核心。本文在梳理商事登记程序制度功能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商事登记程序立法的现存问题,重点探讨了我国商事登记程序立法的完善思路,具体包括改革前置审批程序,试行后置审批制度;确立形式审查原则;建立注册官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登记管理网络化;构建登记公示制度;建立瑕疵登记的补救机制;明确登记行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商事登记制度是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商事登记的价值对优化商事登记立法具有重要意义。效率和安全是商事登记的两大价值,效率应服务于安全。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商事登记法律制度中有违效率价值的问题,就完善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实现效率与价值最佳均衡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是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本质意义上理解,中国自汉代就有商事登记的规定,以后历代均有类似规定,但若与西欧国家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比,这些规定多只具有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外部特征,而缺失近现代商事登记法律制度以商业为本的精神,直至清末,才有了与近现代意义商事登记同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商事信用是人类在商事交易过程中的合作关系,其形成和扩展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交易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商事信用与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性,一方面,财产权作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工具,是商事信用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事交易中客观的信用需求也推动着财产权制度的变化。所有权作为财产权制度的核心,其不同历史形态与社会的商事信用状况紧密相关,从财产法历史来看,个人所有权制度的产生也是适应商事交易中信用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写车薄"作为行帮组织的帮规,是一种自发兴起的商事登记制度。"写车薄"不符合现代商事登记制度对安全和效率、价值的追求,仅仅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商事登记制度。"写车薄"蕴含的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人文主义精神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是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无法包含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事交易的频繁与扩大,商事信用在现代商事活动中的作用愈益突出.而目前我国对商事信用的法律保护和规制不足,相关法律制度缺位,导致商事信用危机加剧,市场秩序混乱.因此,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事信用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事仲裁责任制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事仲裁得以存续、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效益与公正价值的统一,而商事仲裁责任制度是保障商事仲裁公正的关键.商事仲裁责任制度由仲裁员责任制度和仲裁机构责任制度构成.仲裁员责任与仲裁员责任的性质、仲裁员承担责任的诉因、仲裁员责任豁免理论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但仲裁员责任豁免是核心.仲裁员与当事人间、仲裁机构与当事人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服务合同关系,仲裁员或仲裁机构应为其违反合同的行为承担责任.完善的商事仲裁责任制度需体现在一个完善的仲裁法律体系中.要解决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中现存的问题,需构建清晰合理并有利于整个仲裁体系发展的仲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示制度是物权变动的核心制度之一。发达国家在物权变动公示制度方面有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公示方法和公示法律效力模式。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动产交付制度应据此完善,我国应确立债权形式主义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但企业的获得感不强。因此,本文尝试实证检验商事制度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本文以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企业开办时间度量企业制度性成本,实证发现商事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约18%的开办时间。这些发现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显著的,也是稳健的。但在经济学意义上,与政府提出的开办时间降低一半的目标相距甚远。因此,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政策落地执行,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是未来商事制度改革仍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