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言对使役概念的表达存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以Talmy(2000)对两个《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作品时,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多采用词汇手段,以使役词汇表达句意;而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则更多采用句法手段,以使役结构表达句意。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使役表达都是句子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日语学习者在进行使役句的翻译时往往过于孤立地强调日语使役表达方式“せる/せるさ”或“使、令、让、叫”等汉语的使宾动词,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生动地翻译出原句的特色和精髓。通过对照分析《逝者如斯》及其译本《川の流れの如く》中出现的使役句来探讨日汉使役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らう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らう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らう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以《南明河》这一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对该作品“于平淡中见离奇”的语言艺术进行具体剖析;同时对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せる」、「させる」、「ようだ」以及被动句、使役句等主要语法的使用进行探析,认为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常用“被”、“受”、“遭”、“挨”、“为……所”等字样,使役句翻译成汉语时常用“让”、“使”、“叫”、“容许”等字样,以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并对日语学习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いぅ”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りぅ”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るり”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述为“主语+使役动词+兼语+VP”,语义结构可以表述为“致事+使役标记+被使者+结果”。通过对近代汉语“与”和“给”字式使役句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勾勒其发展变化过程,即使役动词从动作义到具体使役,再到抽象使役或被动义。  相似文献   

7.
论英语使役结构与“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语使役结构的相关研究以及"投射"理论.本文对"以施动者为中心"的英语使役结构与投射结构进行了辨析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两者紧密相连而又有相异之处.由情感使役动词(如frighten)、使役关系动词(如guarantee)、认知使役动词(如remind)体现过程的使役结构可包含事实嵌入投射或主从观点投射充当结构成分,但另一方面,这些类型的使役结构又与主从述说投射结构相区别;我们需根据"使因"成分以及结构所在的上下文对使役意义的表达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日语使役表达的各种用法及其与常用的汉语兼语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的兼语句,探讨了日语使役表达的汉译问题,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例句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日语使役表达可以直译成汉语兼语句和不能直译成汉语兼语句的各种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使动句是指由使役动词带上宾语作谓语,表致使意义的句子。本文首先对《动词用法词典》中2117条动词义项逐一排查,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组与使动句致使意义相匹配的使役动词,提出使役动词的三种形式特征;然后从使动句语义角色和动词的论元成分交叉融合的角度,指出使动句是通过保留、丢弃、增添等表现方式分派句式的表达要素,从而达到句式致使意义的实现;最后结合实例,分析了使动句的语用价值,提出使动句为我们确切表达致使意义提供了句式选择,丰富了汉语致使意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日语使役句在汉译时,既有直译也有意译.本文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日语使役句汉译的分析发现,一般在表示“强制”、“许可”以及“诱发”意义采用直译.当表示“放任不管”和“责任”的意义时通常采用意译.其中,由于汉语使宾动词“使”、“令”、“叫”、“让”等意义存在微妙差异,直译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审慎翻译.意译中较为常见的有减译和换译的手法.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以最好地表达句子主题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