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眉毛的学问     
您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脸上那两道眉毛与自己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眉毛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而生,也反映着足太阳经血气的盛衰。《内经》上说:“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这里所谓恶眉,是指眉毛“无华采而枯瘁”。因此,眉毛粗长、浓密、润泽,反映足太阳经血  相似文献   

2.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古典悲剧所反映的世间苦难与人生悲情这一客体的认识,如果说儒家所持的观点是“悲由天命”,佛教所持的观点是“苦自业生”,那么,道家所持的观点则是“悲者德之邪”。  相似文献   

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讲到汉语里有一种复指成分,共有三种类型,其中的一种是“重迭的复指”。它认为,这种重迭的复指是两个词语连用在一起,表示相同的内容,充当句子里的同一个成分的。我们认为,重迭复指结构里的两个词语未必都指相同的内容,也未见得是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暂拟系统”把这种复指成分说成是和主、谓、宾、补、定、状等成分并列的另一种成分,这在目前是没有人同意这种说法了。正因为如此,目前绝大多数语法工作者都把这种重迭复指结构称为“同位词组”,而“暂拟系统”的修订要点里则称它为“复指词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里则称它为“复指短语”。对于这种所谓同位词组,语法学者的看  相似文献   

5.
主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在认识活动、改造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的认识者、实践者。与此相对,客体是指离开人们的意识独立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组成单元。在现代语言学中出现“主体”一词,犹如偷吃了一颗人生  相似文献   

6.
王延群 《社区》2012,(8):54-54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诚哉.此言不虚!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侍候,所以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生的定义,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人生”的定义@佚名  相似文献   

8.
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想就茅盾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我想这对于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了解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发展的情况,都是有所裨益的。一首先,茅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决非偶然的。这可以说是由于他那坚实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全面的报告文学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茅盾的文艺思想,一开始就建筑在雄厚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积极提倡新文学。在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里就提出了“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文学主张。这“人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是“特殊阶级”的人生,而是“平民”的人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生。进而他又指出“文学是时代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他要求文学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  相似文献   

9.
易小荷 《今日南国》2010,(17):46-48
在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外,再谋一份自己喜欢的第二职业,这已经成为一些向领的生活方式,而这份第二职业到底算工作还是算玩乐,身处其中者也往往难说清楚他们清楚的是,在这另一份职业中,可以寻获一种久违的小幻与从未体验过的人生——一种在职业中玩乐的人生,于是,有人把这叫做“职玩”,而这些兼职的白领们则成为了“职玩”者。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卫拉特”、“额鲁特”、“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及“准噶尔汗国”等名称的含义,国内外有关学者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文章旨在说明从清朝至今,“卫拉特”一词,汉语音译“卫拉特”或“额鲁特”。“卫拉特”是胡都木蒙文“oirad”的音译,“额鲁特”是托忒文“oirud”的音译,两者均意为“邻近者们”。“四卫拉特”是一种习惯称谓,指归附于成吉思汗的四万户卫拉特百姓,不指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绰罗斯等四个部落。而准噶尔部、准噶尔汗国等名称都得名于准噶尔盆地(即ziiiin gar hotogor)。  相似文献   

11.
林纾虽然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的顽固守旧派,但从文化人格上看,他和那些被 称为时代“狂人”的“五四文化激进派”一样,也体现出一种“狂者”精神,同样属于中国“狂人”精神文化链条上 的一环。只不过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动作型”、“铁血型”的狂者有所不同,“畏天循分”的人生信条使林纾更体 现出“狷者有所不为”的一面,而“狂狷”与“循分”的融合则造就了林纾晚年身为“道德遗民”的人生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历史中,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水产品“鲍鱼”进入社会饮食消费生活。秦始皇人生悲剧最后一幕的演出,有“鲍鱼”以为道具。居延汉简令人惊异地出现有“鲍鱼”文字的简例。河西汉简发现的“鲍鱼”简文,应当是名物研究值得思考的学术主题。考察“鲍鱼”名义,应是指经过腌制处理的渔产收获。河西的“鲍鱼”,亦不能完全排除以海产品加工,来自海滨的可能。思考这种可能性时关注西北区域文化与遥远的海洋的联系,也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当时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填字游戏     
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现实生活中的天灾人祸总是不请自来,人生的苦难与灾祸往往不期而至,难以避免。如何正确对待“苦难”,这确是人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懦弱者在“苦难”面前,丧失信心,失去勇气,眼前一片黑暗,最终被“苦难”压倒;坚强者在“苦难”面前,  相似文献   

14.
纵观萧红的创作和人生,她就宛如一位踯躅于生命边界的孤独者,终其一生都为一种深层的孤独与寂寞不断袭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一种“无主名”的生命悲寂体验。她感同身受地唱出了挣扎在生存与死灭之间的女性悲歌,也吐诉出一个真正现代人对于生命存在的深度思考。她虽然感受到生命的永恒悲凉,却并不曾把人引向彻底的悲观与绝望。她在矛盾与迷惘当中挣扎,在孤独与寂寞之中奋斗;以一份生的执着和真挚的希望,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悲剧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在我国古代的曲论中虽无“悲剧”这一概念,但自有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便有了成功的悲剧作品,而且“就其存者言之,……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些作品,通过“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演述了“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或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收到了悲剧艺术借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趣味”的本质、特征以及在人生中的意义,认为“趣味”是文学艺术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本质特征;梁启超立足于感性生活来理解“趣味”,带有明显的经验痕迹,强调情感、环境对于“趣味”的重要性,在目的与“趣味”的关系上,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艺术宗教化与人生艺术化的脉络渗透其中,这一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审美主义创建。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中有关于“平旦之气”和“夜气”的描述,这不仅反映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论点,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本善”的真正含义:“人性本善”并不是指人生而有之,而是一种向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汉语立法文本中有一种“者”字句式,即句子主干的主语是一个“者”字结构,表示法律规范的假定,分项则复指“者”字结构之内的一个名词性结构。“者”字句式的直接来源是《大清新刑律》,其源头是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来源于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的翻译和改造。黄遵宪对日本《旧刑法》“者”字句式之“上下‘者’字结构”进行直译,对日语的“时”字句式等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何谓“孔颜乐处”?按字面解释,是指孔子与颜回的快乐;而在宋明道学家看来,乃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孔颜乐处”的典故出自《论语》,但其被着意渲染和受到重视则是在宋明新儒学。最早把“孔颜乐处”作为教学内容的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门     
林国强 《百姓生活》2012,(12):16-16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门总是蕴含深意的。文字中“我们”的“们”字,恰恰是一人倚门而立的形象,细细想来倒也千真万确: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故事均有“门”在参与、在见证。可以这么说,门,是人生悲喜剧中无法缺少的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