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连娥  朱智明 《理论界》2009,(10):132-133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诗作精美绝伦,流传千载,脍炙人口,滋润心田,传承中华文化的理念精神,完美的人生追求,人性美.深入研究王维诗歌的人格魅力,对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素养,构建社会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上流社会与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盛唐歌辞"风骨"、"声律"兼求。从王维的音乐才华、社会活动及诗篇特点等来看,他与盛唐音乐文化极其契合,这使得其诗深受时人欢迎,并广为传唱。可见,音乐文化是盛唐王维接受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唐代之后,王维的诗歌地位虽有迁移和变化,但始终徘徊在大家和名家之间,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围绕着王维的诗史定位而引发的各种纷争成为明清时期王维诗歌接受史中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明代的"大家"之辨中,王维具有"大家不足,名家有馀"的"名大家"的特殊定位.这不仅取决于不同论者个人的喜好差异,而且与王维诗歌艺术和诗歌批评标准之间的亲疏离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盛唐文学的自觉,是词体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盛唐诗坛对于诗歌中情爱题材的回避,为词体形式出现在情爱题材上提出了需要。盛唐对于初唐宫廷诗和宫廷应制方式的批判,客观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宫廷文学形式出现的要求。王维与李白虽然同为盛唐文学自觉的旗帜,但王维更为代表正统的士大夫集团,而李白天宝初年的宫廷供奉生活,则成为了李白写作宫廷应制词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王渔洋根据他的"神韵"诗说选编的<唐贤三昧集>,精心结撰了一个分别以王维、孟浩然的为神韵诗头号、二号样板的盛唐诗歌体系,为我们进行王、孟诗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和阐释框架,为正确评价"神韵"说诗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数.孟浩然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比王维诗更可爱,诗中画面更加朴拙,但在禅境诗方面却乏善可陈.诗禅相通的可信性和可行性是有限度的,"神韵"诗论和<唐贤三昧集>的选诗口径不能作为评价盛唐诗歌的唯一尺度.  相似文献   

6.
<正>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多才多艺,具范兼熔,在独特的生活道路制约下,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面貌和艺术个性.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创作的声誉,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图将王维的乐府诗放在中国乐府诗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探讨,沿波探源,并结合他的文学创作道路,给予恰当的评价.唐朝建国后,社会生产环境的变化,触发了文学的生机.文学园地特别是诗坛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乐府诗也处在这个发展变化之中.王维青少年时期投入很大精力进行乐府诗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维青年时期的气魄和  相似文献   

7.
通过王维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空间,可以归纳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隐逸文化,透析出盛唐文人在大唐盛世背景下走向隐逸的深层原因,即有唐代统治者对文人士族话语权的限制,“终南捷径”和庄园别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以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自然无为与佛教的境界追求作为论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山水田园诗歌在人生理想、前途命运和信仰追求上的悲剧蕴涵。并以孟浩然、王维的诗歌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精神赵海菱在灿若繁星的盛唐诗人中,王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颗,他的诗,意境空灵,格调清新,宛若空谷足音,超凡脱俗。他平生皈心释门,其诗作常常流露出镜花水月的禅意,故其本人被推崇为“诗佛”。然而,诗人都是文化的产物,在儒、释、道合流的盛...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辈出,如群星璀灿,王维就是这群星中的卓然大家。顾起经云:“玄(宗)、肃(宗)以下诗人,其数十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语四家者,唯右丞为最。其为诗也,上薄骚雅,下括汉魏,博综群籍,渔猪百氏。”《许彦周诗话》也称:“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这个说法是符合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实际声誉地位的。王维早期,游两京,历中原,使凉州,写了不少歌颂戍边将士,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些诗思想积极,充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艺术上也颇具特色,是王维诗中的精粹。比起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数量虽少,成就却比较高。可是,因为王维生平活动的资料少,专门研究他边塞生活和边塞诗的文章至今未见。本文试图对他的边塞诗作一具体分析。这对全面评价王维的诗歌成就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葛景春 《中州学刊》2004,(4):118-123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绝然相反.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巨大变异,不仅仅是诗人个性与个人风格的差异,这是唐代诗歌主潮的变化,更是由深刻的文化思潮嬗变所引起的,是盛唐浪漫诗风向转折时期的现实写实诗风的嬗变,是唐代前期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后期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在诗歌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他的诗歌表现出了佛学思想、绘画技巧、音乐质感,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禅、画、乐完美地融入诗句中,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诗中有画”这是北宋苏轼对盛唐诗人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总结和概括。王维究竟用什么手法写成“诗中有画”的效果,笔者试式王维山水田园诗里,运用光线、取景范围的变化和构图的精巧与趣味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人的取景艺术。运用光线光线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和色彩美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在光线照射上,景物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来自西域的乐舞,更是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影响了盛唐的诗歌创作。西域乐舞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与盛唐诗人崇尚自然、直抒胸臆的审美风尚有着天然的联系。西域乐舞的大气磅礴,与盛唐诗歌的英雄色彩也很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盛唐社会开放,迎来送往的活动十分频繁,表达送别之情成为盛唐最活跃也最感人的诗歌题材.盛唐送别诗中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公忠”思想、“贵仁重义”和“崇德尚中”精神等,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间接读本.  相似文献   

16.
论中唐诗人审美心态与诗歌意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张连举 《河北学刊》2005,25(3):174-178
盛唐诗歌以其健康向上的风采、雄浑宽远的境界、恢宏豪放的气质,被后世推崇为“盛唐气象”。雄浑豪放的盛唐气象, 鸣奏着盛唐诗歌的主旋律,应该说它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盛唐气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反映。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的精神外现和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普遍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高萍 《学术探索》2012,(8):138-140
有"天下文宗"之誉的王维是开元、天宝时期都城文化的核心人物,其应制诗从物质、制度、审美等不同层面,描写出8世纪中期盛唐雍容华贵的泱泱气度,百夷来朝的帝国威仪,普天同庆的盛世风貌,雄浑秀雅的审美风范,是以皇室、天子为主导的盛唐帝都文化的生动写照,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盛唐时代不应该是田园山水诗兴盛发达的时代,但事实是田园山水诗在这个历史时期达到了顶峰,这就注定了盛唐田园山水诗具有其他时代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表面看来,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盛唐田园山水诗都是一些隐逸于山水、体现着"出世"思想的模山范水之作,与老庄的哲学主张非常地契合,但其实他们的"隐"与老庄的"隐"不完全是一回事:老庄的"隐"是彻底地"隐",是以不"仕"为前提的;盛唐诗人的"隐"是一种以"仕"为目的的"隐".这种等待被朝廷征聘的心理在盛唐田园山水诗中是有所反映的——诗人是通过"渔樵"、"垂钓"等意象来加以隐喻的,体现的是姜太公直钩钓鱼式的隐逸传统.  相似文献   

20.
论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画艺术对王维诗歌创作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具体表现在:画家重实践的观点对王维诗歌高度形象化的影响;南宗画派萧疏清淡的画风对王维诗歌境界的影响;绘画着色与构图的基本技巧对王维诗歌景物描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