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 ,是在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新文化运动为解决传统文化危机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因此 ,在变革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彻底。总结传统文化改造的经验和不足 ,有利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首次传播逻辑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未引起国人对传统思维方式变革的响应。鸦片战争以后,为发展中国的科学文化,近代的有识之士积极推动西方逻辑的系统传播,同时以西方逻辑为参照系,努力探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考察这一文化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正确评价逻辑学的价值,搞好中西文化交流,推进现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西方资本主义进行殖民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近代行政文化,并日渐同中国的传统行政文化发生碰撞,引发了中西行政文化之争。围绕着学习西方,士大夫官僚分子先后提出过各种主张。其中以张之洞的《劝学篇》尤为引人注目。在此书中蕴涵了近代中西行政文化的冲突,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对今天的行政改革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社会不断开放和深刻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全面而深刻变革。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全面走向以现代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文化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由封闭保守、自大自负走向开放、多元、自觉、融合的过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自近代以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全面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80年中,文化变革作为中国社会总体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演进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变革是在中西文化彼此冲撞而又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外力的直接作用下被迫启动的.由于近代中国文化变革始终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紧密相连,因而其自身始终充满了浓重的功利情结和爱国主义精神,也由此决定了这一变革既空前激烈和急剧,同时又带有不彻底性,从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灿烂的华夏文明;近代以来却急剧衰落,在社会变革中每每受到猛烈批判(比如五四时期)。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显得格外冷峻而意味深长。几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命运,便不断展开痛苦而冷峻的反思。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反思仍在继续和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起点、高度更深刻地反思、变革传统伦理文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世纪之交的中国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变革是艰巨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进入中国的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交流而开始被吸纳、融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冲击;西学东渐对传统学术思想的冲击;教会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学术之振荡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阐述了严复与林纾的译作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他们的译作着力宣传西方独立、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挑战,大大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变革.同时,他们译介的作品丰富了文学主题和人称叙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使近代中国人对当时中国文学的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代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精神"的同时,还将西方近代的民主平等思想,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等近代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结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的经世理学家,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湖南文化传统在近代中国的突出代表。曾国藩继承和发扬了湖南文化传统,并使湖南文化传统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从而成为湖南文化传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自近代以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推动下,中国文化相继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从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到新民主主义文化、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通过领导文化建设,不断开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转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人格解放和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朱义禄人格问题,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的晴雨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值得关注的课题.资产阶级改良派,力图改铸传统圣贤人格,以讲求西法,推动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大力鞭挞传统奴性人格,以唤起民众的革命激情;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女性陋俗文化变革的特征梁景时中国传统女性文化观念糟粕在近代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近代国人对封建社会妇女陋俗文化观的批判与否定,直至部分被抛弃;与此同时,进步文明的女性文化观被传播和高扬,以致在国人心目中得到某种程度的确认。实际上,乃是以形体观、自力...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欧游之后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舍问题始终困扰着诸家学人,而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向西方学习的不断失败,使得对传统文化否定者多,肯定者少。梁启超在欧游之后一反先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反而强调应树立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并阐发了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的健全、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渗透着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以及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取决于中国对西学的取舍、加工和改造 ,而不是对西学内容的机械应对 ,反映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 ,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 ,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西方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严复在介绍西方哲学时 ,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改铸 ,为中国哲学的近代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严复重新界定的传统哲学的气范畴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指出改造过的气范畴具有近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质含义 ,是严复天演论的哲学基础 ,具有承接性、近代性、发端性和启示性  相似文献   

20.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节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中国传统节日在近代发生了裂变,传统节日遭到空前的失落,外来节日或受外来节日影响产生的新的节日得到迅猛发展,究其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节日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也说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外来文化浸入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