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2.
刘宝童 《社区》2012,(22):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说到"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4.
贾云峰 《北京纪事》2009,(12):76-77
大大小小的胡同,就像北京的毛细血管一样,分布于北京各大城区中。钱粮胡同只是众多胡同中普通的一条。  相似文献   

5.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历史记载中唯一的孤例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每提起“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元大都,有五十个坊,所谓“大衍之数”,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在文献的记载中,只出现29条胡同,而且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其余的胡同则难以确…  相似文献   

6.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国子监街以北,有一条长632米、宽6米的胡同,明朝时称武德卫营胡同,到了大清,由于讹称,这条胡同便开始叫作五道营胡同.甭管叫武德卫营胡同,还是叫五道营胡同,一个"营"字,却足以判断这条胡同,是旧时军队驻扎的地方.从其西接安定门的地理位置看,也证明五道营胡同,是镇守护卫京城的一处兵营要地.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把街巷叫做胡同,诸多考证结论不一。著名语言学教授张清常(1915—1998)经过长年考证,认为胡同二字乃蒙古语借词,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胡同是居民聚落,或是火弄、弄通。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胡同一词起源于元代,当时把6步宽、约9.3米长的道路叫胡  相似文献   

9.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原有一条王驸马胡同。那是由 于这条胡同里曾经有驸马王宁的住宅。王宁于明代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成为朱元璋女儿怀庆公主的驸马。明 成祖朱棣为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发动“靖难之役”,王 宁暗通朱棣,朱棣继皇帝位,封王宁为永春侯。随朱棣迁 都北京后,王宁建住宅于北京东城南小街路东的驸马胡同。 驸马是皇室女婿的泛称,始见于《汉书》,汉武帝设官  相似文献   

11.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或称"居家养老",应当说,是我们民族的养老方式.拿北京来说吧,老辈儿就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好几代人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小辈儿共同照顾长辈,可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啊.四合院,门挨着门,很自然形成一条胡同.胡同有胡同自己的文化,谁不孝敬老人,在胡同里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掐指算来,也许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13.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总布胡同:是3条胡同的总称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的总布胡同,是一条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  相似文献   

15.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16.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17.
鲁湘 《社区》2005,(24):43-46
府学胡同:因明清两朝的“顺天府学”得名府学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和交道口大街的交汇处,这是一条承载了北京古城悠久历史的街巷,它因胡同中过去曾有过“顺天府学”而得名,而“顺天府学”则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和考试的地方。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府学”的西部是学宫与孔庙,东部是文昌祠与文丞相祠。文丞相祠是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的地方;文昌祠则为祭祀文昌君。相传,文昌君是主管人间禄籍、考试、命运的神。府学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穿过繁华的平安大街,向北走不多远就可以来到府学胡同。胡同东西两侧颇为繁华的大街上商店林立,…  相似文献   

18.
联系京城“前朝后市”的纽带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按街巷制建造的城市。元大都是元朝统一后的新都,废弃了隋唐都市封闭式里坊制,是我国历史上惟一一座平地创建的开放式街巷制都城。而旧鼓楼大街作为北京古都中一条极为重要的街巷,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旧鼓楼大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北起德胜门东大街,南至鼓楼西大街。清乾隆时称药王庙街。清末分为两段,以大石桥胡同为界,北称北药王庙,南称旧鼓楼大街。1965年统称今名。旧鼓楼大街北端原有城墙,1950年辟豁口,1969年拆掉全部城墙,以二环路为界,以北称旧鼓楼外大街,以南即旧鼓楼大街。据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20.
在老北京人中有一首顺口溜: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首顺口溜的前两句说的都是京城内赫赫有名的繁华之处和商业区,后一句却道出了一条小小的门框胡同,而它为什么能和那些大地方相提并论呢?究其原因在于:门框胡同虽小,但它却汇聚了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形成了北京特色小吃一条街,因此闻名遐迩,老北京人说起它来都会口水直流。 门框胡同位于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区。它的南口就在大栅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