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雀山汉简出土之后,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纳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者多从中考查汉简反映的战国时齐国土地制度、粮食产量、法律制度,亦有从词语角度进行研究者。《十三篇》中《王兵》篇的内容分别见于《管子》中《参患》、《七法》、《兵法》、《地图》等篇。以《王兵》与《管子》相关篇章作比对,考察《管子》版本的流变和乾嘉以来学者研究《管子》的成就,可以发现汉简《王兵》可以校正《管子》版本流传中的讹误,《管子》传世本亦可以帮助银雀山汉简的释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出土简牍,对银雀山汉简《尉缭子》进行异文研究,力图在校勘、文字、训诂、语法四个方面获取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银雀山汉简抄写于西汉文、景至武帝初期,字体属篆隶,是难得的手抄文献.文章根据异写字和异构字的理论,对银雀山汉简中的异构字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共分析异构字68个(组),异构字的类型4种.银雀山汉简异构字的探讨,无论对通读简帛文献,还是对汉字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是后人托名晏子而创作的战国作品,它所展现的多是经过"改良"的晏子思想。儒家在晏子故事中阐释"礼乐"以及"事人、知生"的思想;墨家以晏子故事阐释"节用""爱人"等思想;纵横家将晏子故事融入游说的揣摩技巧。但这些作品并不意图对某家学说作深入剖析,而是结合相关思想创作出具有现实政治目的的议政作品。《晏子春秋》的创作者是在借晏子故事而模拟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5.
汉简《老子》是继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简《老子》之后的又一个出土的《老子》传抄本,将它同其他三种出土文本和传世本比较,其中的"异文"就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这些异文的一部分,有的是有关宇宙观方面的,有的是有关美德和治道方面的,它们是否带来了义旨上的变化,不可一概而论,只有从文字、义理两方面进行细致的考辨才能得出比较切实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的发现,改变了对传世文献《尉缭子》的传统看法,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尉缭子》一书中三个词语进行考察:围、从、废军,并对传统工具书中的一些义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2,22(1):11-16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