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真正意义上的晋方言研究,首推山西大学建校之初山西大学堂赴日留学学生景耀月1907年发表的《晋语》,这是晋方言研究的开篇之作;随后,瑞典人高本汉于1910年来山西调查方言,1911年正式入职山西大学堂教授外语,所著《中国音韵学研究》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的“空前伟著”;曾任山西大学堂教务长的刘文炳于1932年始写《徐沟县语言志》,成为晋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先导;1957年,以山西大学中文系为主导的方言普查,开拓了晋方言调查研究新局面;20世纪末,山西大学教师成为编写方言志的主要力量;新时期以来,山西大学晋方言共时与历史研究跃居全国领先水平。晋方言研究伴随着山西大学的脚步走过了百余年的奋进历程。  相似文献   

2.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有闽语元素的异读现象,在舟山群岛与周围吴语中罕见。推测其来源,应与明清时期我国海禁与展复史以及岱山岛移民来源地方言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宁县瑶族乡濒危方言“峒话”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相似文献   

4.
李荣先生1985年首次将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人声的方言从官话中分出称作晋方言.丁邦新、王福堂等先生不同意将晋方言分立为与官话平行的十大方言之一,只同意作为官话区的一支次方言.文章认为,首先要限定"早期"的时代,用早期的标准就可以将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  相似文献   

5.
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作为全国十大方言区之一已近二十年。探讨晋方言区的形成是深化晋文言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文章从历史政区、秦晋系属、地理地貌和交际可懂度低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晋方言形成的原因,研究晋方言区的形成还可能有益于晋方言归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晋方言鼻音声母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今晋方言几十个方言点的鼻音声母均带有同部位的塞音成分,与唐五代西北方音特点一致。文章根据历史文献和时贤研究成果,考证了晋方言鼻音声母从唐五代到今方言的历史传承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晋方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晋方言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一,19世纪之前的零星记载及20世纪50年代的初步研究;二,80年代以后的晋方言分立及对晋方言全面的共时描写;三,本世纪初的深入研究及对晋方言的历史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大众文化学视角,分析"黑撒"歌词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社会与时代内涵,认为"黑撒"作为一种新的方言艺术样式和地域摇滚样式,有利于扩大陕西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传播,为提升陕西方言的生存空间、地域文化认同以及我国摇滚歌曲的民族性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鄂温克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语支的语言,使用人口有一万多人。鄂温克语只口头使用,无书面文字。鄂温克语分为三大方言:即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辉公社为中心的方言,史称“索伦鄂温克语”,笔者简称“辉方言”,使用人口约八千;其次是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鄂温克公社方言,史称“通古斯鄂温克语”,使用人  相似文献   

10.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认识云南方言形成的时期和过程。"着"字体现了云南汉语方言受到元代和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语语用影响的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11.
以西北民歌(主要是陕西民歌)为例,探讨了民歌中"润腔"唱法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而展现西北民歌中"润腔"唱法的独特性,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趣味深长话雷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歌是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在雷州半岛影响极其深远。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反映雷州风土人情最全面的艺术瑰宝,情趣盎然,精妙绝伦.如牧童歌中的童趣、颠倒歌中的意趣、讽刺歌中的辣趣、艺术手法中的妙趣等。  相似文献   

13.
粤北是广东"采茶戏"的主要流行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粤北连县的采茶戏当地称其为连阳调子。连县传统采茶曲调的调式类属有单一调式和复合调式,而复合调式是连县采茶曲调的一个显著的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旋律构成较单一,以单腔式为主,但腔式变化较多,有重复、扩充、浓缩、拖腔、垛句、衬腔等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均为乐段结构,从二句体到五句体再到五句以上的多句体。旋律发展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定,可根据歌词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处理乐句的长短,不太讲究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潮汕歌谣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歌谣以畲歌为主 ,多为民间口头传唱。潮汕歌谣有它独特的思想艺术发展轨迹 ,对少数民族歌谣及中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与革新并形成自己审美特点就是其独特之处 ,其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则与政治运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5.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造。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变异关系是闽台地域文学血脉交融的产物,传承性变异使得地域文学呈现出历史性、地方性和创造性的特色,充溢活态的、永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生态民歌的多元性特征。原生态民歌浓郁的地域风格、鲜明的民族个性、不同音乐风格等这些多元性的特征足以体现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虽同出一源,但两地的民歌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易地迁徙,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在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在体裁、旋律形态和节奏特点等方面形成了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里的一株奇卉。中国革命时期,客家山歌成为具有革命感染力的战斗号角,展现了客家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诗的出现和歌谣运动的发起都是新文学运动影响下的产物。新诗吸收了歌谣在语言、节奏方面的优点,从而使其走向现代化、中国化、本土化。歌谣在发生源泉、创作者以及形式方面向诗歌靠近,借助诗的影响提高其在学界的地位,从而奠定歌谣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新诗歌谣化,完成了生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统一,推动了现代诗的发展;歌谣诗化研究,完成歌谣身份的转化,为歌谣成为现代学科奠定基础。新诗与歌谣的相互影响,加快了文学现代化的步伐,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