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政策主要针对农村贫困问题,但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干预将日益重要。从城市贫困研究容易争论的两个问题出发,简要介绍了中国城市贫困的由来及其原因,分析了城市贫困的特征及表现,并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实用了多种贫困测量指标对城市贫困状况进行测量,得出了城市绝对贫困在1989~2009年期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相对贫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公平程度也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等结论。最后,针对实证测量结果给出系列缓解城市贫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城市绝对贫困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下岗现象的继续增多,城市贫困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在诸多对贫困现象的研究中,人们的视线似乎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上,忽视了城市中的绝对贫困。我们通过对南京市建邺区的调查认为,在整个社会发展、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有大幅度提高之同时,城市尚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生活几无着落的绝对贫困者。对他们可以从绝对贫困线和现实生活状况两方面来加认定。绝对贫困者已形成了城市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必须多方面综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服从政府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这两大基本的经济与政治目标之间,造成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导致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而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公平发展,统筹发展,以减少城市贫困现象,确保人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问题是城市居民利益和价值日益分化造成社会冲突和社会失范的典型问题,若得不到遏制.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以陕西为例,对西安、咸阳、宝鸡、铜川等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城市贫困的基本现状,从经济、社会、家庭等多角度研究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包括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优先等的对策建议,以期缓解陕西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贫困问题是目前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武汉市琴断口街道的调查,我们对目前城市社区贫困救助的现状与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有关贫困救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与政策的执行者存在着一系列矛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是,要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实施多主体、多方面和多层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市贫困阶层的固定化,而城市贫困的固定化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文章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以及重点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贫困是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重大问题,并且在贫困问题上日趋女性化,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引发严重的问题.本文以菜市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为缩影来剖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缓解城市女性贫困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完成8900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在各地广泛实施。文章采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2011年),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广西、贵州和湖南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城乡贫困分布状况和贫困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贫困发生率高于汉族,但城市表现出汉族贫困发生率和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各有高低的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中,民族地区农村1660岁劳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儿童贫困发生率和老年贫困发生率因不同地区和民族表现出了差异性。城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是老年贫困发生率最低,城市劳动人口贫困发生率居中,城市儿童贫困发生率相对最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城市就业都会减少城乡贫困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贫困的本质是指人类的某种或某些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的状态。生态贫困是贫困的一种基本类型。在界定城市生态贫困内涵的基础上 ,对我国城市生态贫困的特征、成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物质生活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贫困系学界关注较少的一个问题.基于收入与住房两个层面得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物质生活层面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从结构与文化视角立足于城市体制性因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因素以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贫困文化等层面剖析了致贫原因,提出从发展教育培训提升素质、强化城市社会救助支持、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消减贫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西部城市贫困人 口主要由“民政扶助对象”、城市中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的外来人员及困难企业的贫困职工组 成。西部城市贫困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社区文化、社 会治安、社会公德等造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应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已不可忽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城市消除贫困工作。本文提出在城市反贫困工作中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必须坚持精神扶贫,强调精神扶贫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 2 1世纪我国缓解城镇贫困的对策 ,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减少失业的就业对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样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公路、铁路交通运营里程及其运营密度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状况。分类型看,相比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城镇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交通运营里程,交通运营密度提升引致的减贫效应更值得关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人口流动来推进城镇减贫,而其商品流动促进机制很可能会恶化地区的城镇贫困状况。为此,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需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通内联与成网建设,优先发展与城镇贫困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普通民众的交通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自由,应从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衡量贫困,贫困的根源是缺乏能力与机会。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不仅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受助者的能力,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问题实质上是在立法上对社会有限资源分配失衡和在司法上长期不作为的结果。本文以政府职能为视角提出,建构反城市贫困的法律体系和通过司法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人口贫困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热潮映衬下尤其显得突出。中部地区城镇人口贫困原因主要有权利贫困和政策的缺陷,这些贫困的成因很可能对中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微不足道。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和比例迅速增长,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城市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新风险,其空间分布模式也不同于农村贫困人口,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有新的思维。新思维的重点是通过发展和完善正规与非正规的社会保障网络,增强城市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赋予贫困人口机会和权利,并促进贫困人口的参与,减少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贫困层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是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又一个必须关注的焦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城市贫困层致贫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缓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