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斯坦贝克在小说的结尾布局中别具匠心.常常留下很大的空间,使结尾意味深长,调动读者继续创作。这种“暗示性”结尾对于深化小说主题,增加小说内涵,提高小说品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尾可以有多种多样。从修辞的角度看 ,比较有效的结尾策略主要有“卒章显其志”式 ,“曲尽音绕梁”式 ,“清水出芙蓉”式 ,“浓抹百媚生”式。  相似文献   

3.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福尔斯在小说中通过运用作者出面、打破框架、设置多重开放式结尾等元小说叙事策略,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挑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成规,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人们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指结尾要用一些点睛之笔或关键性语句,给人留下美好的余韵,从而产生“余音绕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下面历届高考作文为例,介绍几种结尾形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欧·亨利式的结尾”表现手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享誉世界文坛.通过对欧氏短篇小说各种不同类型结尾的表现手法作一详细分析,并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巧妙的写作风格,以期对欧·亨利小说的内涵有更准确的把握."欧亨利式的结尾"构思巧妙,这种巧和集中地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现实严重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反复是歌词创作中高频率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歌词结尾反复的艺术程式有:无阶式和有阶式及其升、降格式,分析了反复对歌词结尾程式的艺术处理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确实,中考作文好的结尾是评卷老师评分的最后报时,是否给予高分,就看你的“钟”撞得响不响。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结尾方法: 一、抒发己见,画龙点睛 这是一种议论式结尾,往往和抒情式开头匹配,达到一种首尾照应、突出中心的效果。这种结尾的方式比较普遍和实用,让评卷老师觉得你的文章没有脱离主题。  相似文献   

8.
微型小说选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化”的艺术,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与熔铸,是微型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人生片断、民俗事象和情感体验是微型小说的重要构成材料。  相似文献   

9.
泰国华文作家马凡涉笔微型小说创作是近几年的事,他创作的微型小说量还不多,但其创作倾向、美学旨趣已显露出来,从中不难发出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有益启示。泰国华文作家虽然生活在异邦,但对中华文化传统领悟较深,他们的文学创作承继了中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文坛的“极短篇热”与香港小小说的“迷你魅力”,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它们与大陆的微型小说创作热潮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中国微型小说独立崛起与全面发展之阵势。从长期消隐在短篇小说巨大的羽翼下,到独立门户、成为小说家族平起平坐的第四  相似文献   

11.
《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娴熟地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创造了一个个"叙述迷宫",其代表作<宠儿>更是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宠儿>的结尾本身对这篇小说的叙述,对小说整体阅读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山阴方言的多音字中,有的音读为舒声,其余的音读为入声,形成舒入两读。文章举出57例,并列出读音、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其所达的艺术高度人所共知。结合一些西方叙事理论,并和中外其他作家的小说加以对照比较,同时借用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空白理论和莱辛的造型艺术理论,着重从打破故事的一般模式、空白艺术、艺术失衡的张力三个方面探究《边城》结尾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生成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生成的社会基础是旧的封建制度,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巴金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逐渐地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空想,投身于火热的现实斗争中,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再生缘》的结局主要持两种看法:悲剧结局说和已无需结局的结局说。两种观点一致认为《再生缘》的结局不可能是团圆结局。而若据原作文本中的一些重要伏笔,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陈端生的创作初衷恐怕确是让丽君复妆后与少华花烛成亲,也即《再生缘》的结局应是大团圆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土司研究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目前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国的三处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土司研究更是备受瞩目。作为土司研究的重镇,吉首大学的研究一直是走在最前列的。2004年,他们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他们首次提出“土司学”概念,并为其理论架构的搭建进行了不懈努力;2013年,为给土司遗址申遗提供学术支撑,他们组织全校力量,编写了《中国土司文化丛书》(共十一册)。今天,为适应土司研究发展形势的新需要,吉首大学决定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土司文化研究”专栏,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研究、讨论的学术平台。这无疑是一个有前瞻性的决策,我们衷心祝愿这个栏目能够长期坚持,办出特色,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学术专栏。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均涉及土司文化研究基本的理论方法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有两篇文章专门探讨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杨庭硕《对土司制度终结的再认识》指出,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应以专制度政体的结束时间为参照,中国土司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宣告终结,“土司残留”并不代表土司制度没有终结。李良品《土司制度终结的三个标志》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以后,我国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更替,民国政府解除了土司的义务,各地土司的政治、经济、司法特权完全丧失,这些均标志着土司制度的终结。还有尚晴的一篇题名为《历史记忆与家族建构——以湘西田氏土司后裔为中心的考察》的文章,利用新的方法论,专门讨论土司后裔在土司制度终结以后,为唤醒家族记忆,重续家族“传统”而做的种种努力。 本期的三位作者,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我们的栏目,不强调作者的资历,而看重文章的质量。欢迎海内外学者奉献佳作,共同把“土司文化研究”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是美国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柯夫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在以描写纽约曼哈区市民生活为主的作品集《四百万》中,作者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友爱,揭露、鞭挞了“大亨”的贪婪、狡狯,他的作品构思奇巧,文字简练形象,语调幽默风趣,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场面来塑造故事,且创造了悬念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作为一个过程消融在产品——文本之中,又以接受活动作为它的延伸。小说文本的完成是创作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接受过程的起点,而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小说结局的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论述小说遗憾结局的类型及其审美效应,以此为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以工程图学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结课技能的功能、基本类型及要求。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作家凯特·肖邦所创作的微型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为例,分析和探讨微型小说独特的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浓缩于其中的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