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抵货运动"、"国货运动"作为抵制外国侵略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建国以来,"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此话题更是受到了广大研究者们的青睐,大量的学术论文与专著层出不穷,相关期刊论文有大约191篇。对"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意义以及价值再到特定的时间段、具体人物及地点做了相当有益的探索,这样由宏观到微观、颇具广度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论文中存在着将"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相混淆,或是将其看成完全孤立的两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探索存在着一定不足。从"抵货运动"到"国货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且两者内部都贯穿着"民族主义",其将两者紧密联系到一起。由此,对其进行探索具有很大的可研究性。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明确"抵货运动"、"国货运动"、"民族主义"三个概念,然后分别从"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体现的"民族主义"入手,将"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相联系,由此看出"民族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朝军  闻丽 《晋阳学刊》2007,(5):100-103
"大跃进"运动的发起,既有党的指导方针上的失误,也和运动发起的方式——公众群体性运动所固有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公众群体性运动的无意识、盲目性以及非理性等特性在"大跃进"运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四清"运动的一部分,石家庄地区"四清"运动既有与全国"四清"运动相同的地方,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其后的"复查"阶段出现了极端武斗现象,这是较之"四清"运动尤甚者.尽管石家庄地区"四清"运动在改善农村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及加强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这场运动的撞击下,农村社会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负面影响,这是该运动留给我们的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慢运动、慢餐饮、慢旅游……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我们不妨调整自己平日的生活节奏,在"慢"中储蓄工作时勇往直前的"快"力量,在"快"后享受平日里忽视的一份"慢"。学会慢生活从运动开始慢运动是小负荷的主动运动,并且运动效果显著,更适合现代人。另外,慢运动对锻炼场地的要  相似文献   

5.
钱聪 《南方论刊》2013,(11):42-44,39
五四时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平民教育运动蓬勃兴起,探其原因则关键在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倡导,庶民主义"民主"观的生成以及"主义"学说的泛滥而导致注重"实行"的凸显。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运动却呈现出由平民教育运动向工农教育运动转变的发展走向,并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宋诗运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源与文献的双重考索,昭示"宋诗运动"乃民初学者对道光"宋诗派"兴起的推崇宋诗、学习宋诗的文学"风尚"与"流行"风气"的命名."宋诗运动"发轫于程恩泽,继起于祁(山隽)藻,而其理论与诗作的代表,首推何绍基与郑珍.曾国藩在"宋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如他本人及其崇拜者认定的那么高."宋诗运动"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又有机缘凑泊.  相似文献   

7.
齐春风 《江海学刊》2012,(2):171-177
"九一八"事变前后,上海等地爆发了对日经济绝交运动。运动的肇因是1931年7月万宝山事件后韩国境内发生的排华暴行。上海各界组织了"上海市各界反日援侨委员会"。"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运动增添了薪火,上海各界将反日援侨会扩大改组为"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的主要活动是开展对日经济绝交运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是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央党部认可并支持各地党部积极介入运动。国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虽然认为运动是民众爱国热忱的反映,但它站在行政机关的立场,需要面对日方不断要求取缔经济绝交运动的压力,在体认中国尚无力立即与日本开战的现实下,由对运动表示"忧虑"转向压制是其逻辑的合理展开。在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的过程中,国民党党、政方面的分歧表现得甚为明显。这种分歧始终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困扰它的严重问题。应该说国民党压制运动及对日妥协有其现实上的无奈,但这极大地损害了国民党的声誉,而这正是国民党在历史上的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之事。它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国民党一方面输入传统儒家精神,一方面公开鼓吹独裁救国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在多种合力推动下,1930年代中期"民族复兴运动"进入舆论论述高潮。这些论述涉及到"民族复兴运动"的总体阐释,也涉及如何结合各自的行业或从事的事业贡献于"民族复兴运动"。时人迫切希望"运动"能落到"实处",但落实不易,"高潮"成"高调"。  相似文献   

9.
新生活运动缘起新探——以南京政府童子军运动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生活运动的缘起实际上是受到中国童子军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国民党用"四维八德"先成功改造童子军教育理念,后用以指导新生活运动;同时,童子军"准军事化"组织为新生活运动的"生活军事化"提供了现实的参考;童子军战时的英勇表现及<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大纲>的颁布,是抗战国民动员的先声.因此,中国童子军是新生活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学界的认识还未能统一。总体而言,"三反五反"运动显示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也通过运动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了解、清理和整顿,这种清理和整顿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纯洁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而且,经过运动,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由"利用与限制"转向改造与消灭;同时,"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瓦解了机关生产,对新中国经济的正规化运作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运动、精神运动是由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层递转化中产生的不同运动形式.所谓转化,就是对立双方各以自己的方式经相互扬弃达到统一,在辩证包含对方于自身的同时也规定了对方;其中前起者一方又"预先规定"了后起者一方."人文学科"是精神运动的形式之一,认为"人文学科"无规律,缺乏历史和逻辑的根据;对规律的否定,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一种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12.
蒋宝麟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7-25,33,155,156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当时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返回历史语境之中,探求时人的思想言说,可以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新旧中西"等问题的原初涵义及其对现实评价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揭示出研究过程中历史语境与现实关怀的互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克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经过民主检查、反贪污斗争和思想组织制度建设等几个阶段,当时河南发生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三害"问题基本得到肃清。在这次运动中,河南"打虎"坚决彻底,注意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并及时纠正错误偏向,保证了运动的顺利进行,河南的"三反"运动可以说是全国"三反"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掩手肱捶"是陈式太极拳中比较典型、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之一。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掩手肱捶"动作运动曲线进行运动力学分析,揭示其动作要点,判断出整个动作中"力"的蓄发技术要领。对太极拳的拳理进行一定的科学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1917年2月成立的国语研究会明确提出以"白话文体"取代"文言",与此同时,《新青年》发动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二者相一致有进化论历史观和"言文一致"要求,"国语运动"立足于语言的"工具层面",《新青年》则主要从语言的"思想层面"出发,二者尚各行其事,两不搭界。改变这一疏离局面的,是身兼北大校长和国语研究会会长的蔡元培,而有1919年的"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建立,"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遂呈双潮合一之观"。1923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收入鲁迅的《故乡》,是二者深入结合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先明 《船山学刊》2010,(2):207-209
民国初年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孔教运动。这场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鲜明的文化民族特征,但领导这场运动的康有为"纳儒入教"的做法严重背离了儒学的人文传统;而其"一教独尊"以及自觉不自觉地与皇权政治的结合又严重背离了"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的现实。儒学"创造性转换"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一"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在我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毛主席曾经满意地肯定"五四"运动的业绩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那时候,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遗憾的是这个运动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青 《学术探索》2006,(6):137-140
作者从分析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做法着手,联系中国民族地区实际剖析了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近代遭遇空前和全面的整体性危机,非简单的修补和调整所能自救,最终不得不进行全面的革故鼎新,以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替代之.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次第演生了三种替代运动,即"三民主义"替代运动、社会主义替代运动和"新传统主义"替代运动.本文逐次分析了此三种替代运动的基本思路及其历史命运,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通工具使长期驾车的人腿部有了未老先衰的迹象.从大众体质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许多"有车族"明显表现出腿部力量较差. 面对"有车族"下肢衰老的现象,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要避免未老先衰,"有车族"必须进行适量的运动.健身最好选择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如跑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