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各利益相关者应明确国内外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要领,把握幼小衔接的内涵与特点。作为幼小衔接 工作中的发起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家长容易陷入自我主义与学科知识主义的固定式思维,产生对幼小衔接教育主体、小学“零 起点教学”、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误读与困惑。及时澄清家长的现实困惑,厘清谁来衔接、衔接什么、如何衔接三方面的问题十 分必要。基于家长视角,化解幼小衔接的现实困惑,应克服在价值、情绪与行为上的痼疾,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塑造理性的教 育心态,建立协同的共育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所有儿童必须面临的一个巨大跨越。研究表明,如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与过渡,这些“优势”将在小学第一年消失,或将不能在小学教育阶段保持。强势开端Ⅴ聚焦幼小衔接,从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儿童发展衔接方面的举措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举措的介绍分析,提出了启动幼小衔接专项教师培训,强调学校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注重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共育几点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21世纪以来,幼小衔接问题逐步升温为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主题集中在幼小衔接内涵与价值、利益相关者、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等四个方面,并呈现从经验总结到实证研究、从成人视角到儿童本位、从关注幼小衔接外在形式到关注幼小衔接内在需求等进阶特征。今后幼小衔接研究可以从坚持儿童中心立场、建立“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和应用“大概念”框架等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础"课课程本质、任务和实践性特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等决定了"基础"课要以解决学生成长问题为关键。同时鉴于学生成长问题的长期性和"基础"课教学的阶段性、有限性的矛盾,有必要实现"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互动。通过"基础"课教学内容专题化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设置,实现二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多样互补,综合性立体式地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和注意。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延续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幼儿顺利过渡到义务教育的重要开端。挪威政府围绕着尊重幼儿兴趣的理念,多元互动建构幼小衔接等手段,推动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应采取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建构以幼儿为本的幼小衔接;强化政府的关键引领,推动幼小衔接一体化发展;发挥幼儿园的主要作用,协同多方完善幼小衔接内容;重视不同儿童的需求,推动幼小衔接的公平发展等措施,有效地推动落实科学幼小衔接的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幼儿园课程建设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问题的出现与缺乏教育生态的观念有关。幼儿园教 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质的幼儿园课程需要用教育生态 学系统、平衡、联系、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确立基本策略,深入分析课程各项系统要素。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也需要有教育 生态的观点。在教育生态基本精神的指导下,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够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和幼儿园课程生态,推进学前 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CiteSpace5.1.R8 SE对 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博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主题聚类图谱,关键词突显时区谱与关键词突显时间轴图谱。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热点,经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幼小衔接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家长参与、入学准备、问题对策等,因此建议未来幼小衔接的研究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更新研究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衔接,对其相关主题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小学和幼儿园在管理体制、学习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幼儿在向小学阶段过渡时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实现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是幼小衔接的主要目标。幼儿园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体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之后的小学教育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围绕目的与内容观、教育形式观、评价观、教室环创观几方面内容,对142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观念“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前”与“学校”的内容冲突是教育目的与内容观的动力表现,集体教学过多是“小学化”教育形式观的组织表现,结果重于过程是“小学化”教育评价观的导向表现,教室“幼趣”不足是“小学化”教育环创观的课程表现。幼儿园教师观念“小学化”倾向的形成与教师教育的观念保障、幼儿家庭的利益诉求和教育机构应试教育的低龄渗透紧密相关,其治理需走分层施策之路,家庭要改变应试取向的教育方法,积极回应幼儿园的“幼儿本位”工作;职能部门要系统改善“幼小衔接”工作,全面落实小学入学的准入监管;幼儿园要及时更新保教工作观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前教育觉悟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把幼小衔接当借口进行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为办园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小学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为了防止这种倾向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加强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统一幼儿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很多幼儿在此阶段都会出现适应性困难,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学业成功和人格结构。而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先从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入手。课程取向作为课程的理念体系,会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要想解决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可尝试改变幼小课程的课程取向,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幼小衔接”中家长作用如何发挥受到教育界极大关注。由于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方法的引导,在各种宣传的误导下,家长盲目“提前学习”、热衷“超前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持怀疑态度,家长积极参加各种“幼小衔接”辅导班,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传递了“负能量”。应通过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积极参与幼儿学习、维护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与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合作,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教师幼小衔接教育观调查量表,以合肥市232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从教育观念出发分析幼儿园教师 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幼小衔接教育观总体水平较高,但对教育期望和师生关系两个维度 的认识水平相对偏低,各维度在岗位、年龄、婚育情况、教龄、带大班的次数、职称6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其次,人类发展生态四大系统与幼儿园教师幼小衔接教育观呈现显著正相关,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能够正向预测幼儿园教师 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外层系统能够负向预测幼儿园教师的幼小衔接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小学化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存在。幼小衔接的存在、家长的需要、小学入学年龄存在的国别差异、儿童的兴趣、现行的考试文化等因素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生存空间。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的不确定、当代幼儿园师资水平低、缺乏合理政策等因素增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的难度。目前的专业路径、法律路径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理想的路径可以尝试在学前教育制度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17.
幼小衔接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以语言为例,在最新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中,通过对学前一年及小学一年阶段的文学阅读、信息类文章阅读、基础技能、写作、说听、语言知识等策略的考察,发现各个方面都能做到良好衔接,并没有极端否定学前阶段的知识教学内容.这可以为我国语言教学幼小有效衔接提供一定启示,只有在学前阶段充分做好入学准备才能使小学阶段的教学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8.
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型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三种。政治因素:国家旧有的财政投入政策使得学前教育投入长期不足、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过于集中、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应试化教育下移、中小学教师下放政策使得中小学式教育下放、幼小衔接制度不健全使得幼小衔接不紧密等;经济因素:市场经济促使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化改革促使简易私立园丛生;文化因素:传统人才观催生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传统儿童观催生了“儿童是成人的依附品”的观点、传统交往观催生了“不让子女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就是家长失职”的面子观、传统教育观催生了“以知识为中心”局面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三大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二是幼儿园要树立科学保教思想;三是家庭要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幼小之间的“衔接点”——儿童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幼儿园大班可以向小学的教学形式逐步靠拢,但要避免“小学化倾向”。此外,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进一步认识游戏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引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指导方式,发挥游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尊重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从"尊重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责任缺位,忽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违背学前儿童的成长规律,过度开发儿童潜能;"小皇帝"和"小奴隶"式教育并存,严重影响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学前教育改革应加快教育立法,以法律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政府投入和管理,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提高教育者的科学育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