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论"研究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等方面,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而少有本体论意义,在总体上是技术生成论和技术现象论,研究它们的前提是研究技术条件论或技术选择论;技术过程论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传承;技术过程论本身还未能成为一种研究范式;技术价值中性论多适合于技术发明,技术价值负荷论多适合于技术创新;环境危机是产业技术创新结果影响的产物;中国技术论或技术哲学的"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远德玉教授的人生感悟发人深省,他的学术风格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F0002-F0002,F0003
2008年6月21日,<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远德玉技术论研究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东北大学举行,来自北京、湖北、山东、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对文集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东北大学出版社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技术过程论,技术目的的实现与技术形态的转化都是一个过程,完整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两部分内容。只有深入到技术创新内部,揭示其规律,才能完整地理解技术过程。沿着过程论的思路,技术创新被理解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产业化过程和商品化过程,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并构成了技术创新研究视角改变的方法论基础。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研究者就技术创新的本质、主体、模式、历史阶段性以及技术创新同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不同的层面深化了技术创新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中顾客知识整合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与业界对于顾客知识整合在技术创新中的潜在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顾客知识整合风险客观存在于整合过程和创新过程中,如顾客选择风险、专有技术的泄密及知识产权冲突、对顾客观点、利益、需求与经验等的过度依赖;分析了这些风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分别对顾客知识整合的风险提出防范对策,即,整合前选择并评估"正确的"顾客、专有技术的泄密防范及知识产权分割、减少对顾客知识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意识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技术概念的话语分析,考察了技术历史意识的变迁谱系.从文化实践视角扩展了技术过程论和技术系统论,拓展了"技术创新"的含义,即用历史过程的观念取代了技术的静态理解,用文化实践概念强调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异质性和偶然性,也凸显了各行动者的能动性,并阐明了技术实践的文化研究路径,从而论证了技术创新作为当代历史意识出现的必然性.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人们协商历史进程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学科点设立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科技哲学研究中心,2 0 0 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专业博士点,即年开始招生。本博士点现有教师1 5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2名) ,副教授5名、讲师3名,承担着学校、学院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研究生指导及各种来源的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东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2 0世纪80年代初,远德玉教授和陈昌曙教授就引进日本的技术学研究成果,出版了《论技术》等一系列学术论著,建构了中国特色的技术学理论体系,并设置了技术学与高新技术管理的学…  相似文献   

7.
对国际技术史权威期刊<技术与文化>最近十多年来有关技术创新史的论文进行了综合考察,参照文学理论和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从整体上对这些研究的方法论进路作了"文化研究"的理论概括与定位,从而尝试性地思考了国外技术史家在技术创新史研究中是如何引入建构论作为技术史的解释范式,并通过改进该范式,从而推动技术史走向对技术创新的"文化研究"路径的.思考了该解释范式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技术创新史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笔者确信,在李教授及其著作的引导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学者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也定将取得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的内涵出发,总结了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的研究现状。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主要有以"技术的选择、实验的选择、实验的建立与执行、实验的扩大、保护政策的撤离"为代表的五步骤论和以"建立期望、建立社会网络、学习过程"为代表的三步骤论两大观点。文章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案例出发总结出了技术特征、网络管理、政策框架、文化心理和用户需求等5个影响战略生态位管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与国内条件的重大变化,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再次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总体的研究态势表现为过程论、技术论、生产方式论与综合论成为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几大基点,由此延伸对相应实现条件与规律的探寻;而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的判断,虽然利弊权衡有所侧重,但却引发了反差较大的思路与对策,到底是制度优先、技术优先,还是全面发展,似乎都有自身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全球知名机构对于顶尖创新科技及创新公司进行的研究,分析全球科技创新热点领域。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领域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四个层面,将中国与全球科技创新热点领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若顺势与全球科技创新趋势接轨,中国产业应优先朝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这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转型。  相似文献   

12.
就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条件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市场结构而是新旧技术的替代过程是否通畅,即过程竞争是否充分.唯有过程竞争充分的市场才能赋予技术创新持久不竭的动力.制约过程竞争充分性的诸多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行政垄断.来自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经验数据证实,一个区域其行政垄断的程度越严重则技术创新的动力越低.放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过程竞争的充分程度是激励我国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快速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分析了激励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研究了激励理论与方法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过程。提出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完善各激励制度的对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4.
技术哲学应首先关注技术创新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技术哲学研究较少涉及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绝大部分技术哲学研究者都只是对“技术”,而不是对“技术创新”展开哲学研究。实际上,技术哲学应首先关注技术创新的哲学问题,它既是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技术哲学乃至哲学发展的要求。从技术创新与技术的关系来看,要真正揭示出技术的哲学本质,必须从揭示技术创新的哲学本质入手。  相似文献   

15.
对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概要提炼出各个流派的研究焦点和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古典学派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新熊彼特学派对技术推广与扩散、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假设与现实相差较大;制度创新学派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但其所研究的制度拘泥于具体制度,忽视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但仅以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6.
SST视角下对技术创新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是一种对技术的社会学分析,强调社会因素在技术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借鉴SST的研究进路和方法,从技术创新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的参与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的选择性、不确定性和过程性等特征的社会形成,强调成功的技术创新不是单纯取决于技术自身的技术因素,也不是单纯取决于非技术的社会因素,而是取决于形成"新组合"的过程中诸种技术、非技术因素的共同建构,通过"社会的形成"使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形成一定的衔接,进而"社会地形成"技术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的人文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技术对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又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创造人文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