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仇荃 《成才与就业》2012,(Z2):99-101
案例临近毕业,眼看周围的同学升学的升学、实习的实习、就业的就业,王森却还拿着简历往来于各种校园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我去应聘的单位不下几十家了,但不是薪酬太低,就是工作时间不稳定,所以我迟迟没有签约。"嘴上虽然这么说,王森私下里在与室友交流的时候却坦言,其实他也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一年前,就在班上的同学大都趁着双休日和寒暑假到各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对高中学生升学就业倾向的准确了解,能够为高中学生的升学就业指导提供依据。编制适合我国高中学生特点的升学就业倾向量表,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选择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研究将高中学生的升学就业倾向分为技术类、研究类、艺术类、社会类、经营类、事务类、自然类七种类型。问卷调查既验证了本分类方法的可行性,也揭示出了我省高中学生基本的升学就业倾向。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远见,升学选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未来的就业。因此,近年来各校招生咨询会上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专业未来就业怎样?"所谓"就业怎样",大部分人指的是外部就业形势如何,可简化为"能不能赚到钱"。大凡涉及形势问题,都需要提前预判。对于还未入学的青年而言,选专业考虑未来就业形势,需要做出的至少是对未来二至四年的预判。然而,人类通常都会高估自身预测  相似文献   

4.
明强 《成才与就业》2012,(18):26-27
正自2008年以来,为了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基层一线就业,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激励和优惠政策,对在校期间和毕业之后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对积极报考紧缺专业并对口就业的在校生,给予了资金资助、善后照顾和升学优惠等不同的帮助。各类学校也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去基层工作、在艰苦的一线锻炼成长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对中专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得到极大关注的今天,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转变升学办学导向为就业办学导向,改变传统"重文化、轻技能"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紧扣"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等几个关键标准。实习、实训课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技能水平及未来的竞争力。以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促进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以园林中专实习实训教学为例,提出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12,(7):20-21
欢迎你!2012我梦想我专业我自信中外合作,成就你升学、就业、留学的梦想招生专业及人数商务日语简称"长乐商日"专业代码40701学制3年招收70人(男女兼招),另加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10人(不限区域):黄浦20人、徐汇8人、静安5人、浦东12人、长宁4人、普陀8人、闸北2人、虹口2人、杨浦2人、闵行3人、松江2人、宝山2人主要课程:职业高中基础课程、日语(基础、商务、口语等)、基础日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办公日语、日语视听、日语阅读、日语口语、商务礼仪。就业方向:日企秘书、日语翻译、日语导游、国内升学、留学日本。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近来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体制内就业偏好增强、入职民企意愿不强等鲜明特征。笔者所在学校不少专业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应届生,就业首选考公或考编,有的同时准备再次考研。尽管来校招聘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不少,但这些同学大多不考虑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升学DIY     
开往升学立交桥,你准备好了没有?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扎堆”,要好的朋友去哪所学校自己也跟着去;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道听途说”,只要对方唾液横飞地说哪所学校好就觉得那所学校好;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上级控制”,家长说到哪所学校就去哪所学校……升学,不如自己做主。只要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相信你会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一门喜爱的专业,一所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面对目前社会形势和民航强国发展的需要,安检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建设民航强国的实际需求,具体分析安检专业就业现状,针对安检专业即将面临的就业难点问题,从提高安检专业教学投入、大力发展安检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依托"安检技能大比武"这个平台、提高我院安检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创立民航学院安检专业校友会、向中南地区以外中小机场联系或寻求合作、优化安检专业招生资源等方面提出就业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该专业就业率高,竞争力强;一种认为该专业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对口率低、职业稳定性低、职业晋升空间小,缺乏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理论视角看,高职文秘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核心刚度",发展模式固化,失去专业"核心能力",从而失去核心竞争力。高职文秘要建设"核心竞争力",必须走出"核心竞争力"与就业竞争力、投机竞争力的认识误区,创新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催生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嬗变。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解读和数据分析,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五大嬗变: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演变为供求失衡;人才筛选标准由惟"学历论"向"能力论"演化;就业歧视呈上升趋势;专业冷热不均;就业取向由一元转变为多元。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缓解就业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状态的“慢就业”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演变成为不就业。调查发现造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教育主体的协同能力不足、就业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形成连续系统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压力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心理压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实现就业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高校招生规模应保持适当规模,各办学层次的比例要与我国的产业结构保持一致。大学生在实现就业中应该树立"去精英化"、"大众化"的现代高等教育观,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而高校也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加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拓宽大学生就业机会是高校指导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专业人才的高就业率,也暴露了"低专业对口率、高流失率"等一系列就业问题。基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影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动因,探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就业不完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学教师,每年接触众多新生,笔者发现“不喜欢所学专业”“选错专业”的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这也导致不少同学瞄准校内转专业、毕业升学换专业的机会,希望借此学习新专业。这么做无可厚非,不过根据以往带教学生的经验,笔者想提醒有如此想法的同学:在转换专业这件事上,还需理性、谨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7年安徽省五所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2007年本科毕业生实际职业获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安徽省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实际职业获得在就业去向地区、行业、升学及起薪等方面存在差异,显示部分大学生会根据就业形势调整期望值,表现为灵活而理性的就业选择。同时,较高的就业期望仍是制约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四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学生的就业观念过于绝对。针对这些问题,从内外部因素分析原因,并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解决今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的内涵,剖析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的前提,构建了由"专业、课程、师资"三要素为竞争力内核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基本模型。提出了依托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就业工作体系竞争力内核;搭建高校就业工作开放性平台,畅通就业体系内外循环;建立多维度、专业化的综合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竞争力内核支撑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系统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37项研究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结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一致表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低,但关于其是否存在就业困难(就业率低)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从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面来讨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由于方法论存在局限,对就业属性的认识存在偏颇,研究视角过于狭窄等问题,现有的研究既没有将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关联起来,也没有提供关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的总体图景,更没有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是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