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而政治文明建设与现行宪法实施关系密切。我们只有遵循宪法精神,确立人权本位的价值理念,建立健全民主宪政制度,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正确处理宪法法律与政党的关系,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宪法理念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党的宪法理念更新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社会的二元化是党的宪法理念更新的直接基础,经济多元化基础上的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为党的宪法理念更新注入了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依宪执政的宪法理念凸显出宪法至上的宪政原则,强化了党执政的合宪性基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具体化,其内在地要求党的宪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的保证,也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因此,依法执政的关键在于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就是说要善于支持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将党的宪法理念切实贯彻到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来。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新时期党支持政府依法行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5.
学习研究《江泽民文选》中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技术上要求人大启动宪法解释程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需要漫长的法律化和程序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宪法的发展大致呈现为文本变迁、观念更新和实践发展三个维度的互动、互构。我国的宪法文本几经修改,反映了党的治理理念和法治观念不断更新深化,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十八大以来,依宪治国的共识已然凝聚,符合国情和制度结构的宪法实施及合宪性审查模式正在探索中,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实质是提高依宪执政能力,这是由宪法的内容、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实质是促进党领导下的以宪法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起点,以法治、有限政府、独立司法为理念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执政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其中,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宪法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实施宪法的总抓手,反映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客观要求。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不仅要完善保证国家机关实施宪法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保证党实施宪法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谋划、基础主干制度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宪法解释法、合宪性审查法、宪法修改法、备案审查法,完善依宪立法、司法机关实施宪法制度,健全保证党实施宪法制度,以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内涵深刻,立意深远,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也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它包含着全新的内容和崭新的理念,与宪法、宪政理念暗合相通。对新世纪宪法而言,深刻理解把握这一新理念的内涵必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40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草案>(简称"期成宪草")的提出,是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坚持抗战立宪并举,借鉴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首次尝试.本文运用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阐明"期成宪草"于当时必然流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文章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国民党统治下的民国行宪之艰难,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团结各民主党派,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主宪政的斗争历程.  相似文献   

12.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我国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关注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缺陷.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均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海权入宪提供了契机,海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增设涉海条款直接保护海权、授权普通法律间接保护海权.  相似文献   

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史学界忽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 ,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极个别学者虽然引起了注意 ,但错误地把它混同于当时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 ,我们认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1 931年 2月前 ,由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共同起草 ,由于苏维埃政权当时还局限于中国的局部地区 ,故未提交“一苏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39-1940宪政运动时期的中共宪政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1940年宪政运动时期,为了争取人民的抗日民主权利,中共提出了关于宪政问题的重要主张.中共既反对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又反对走西方的宪政道路.根据中国国情,中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主张.中共的主张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又摒弃了其中的消极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宪法学角度看,必须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确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行良法之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全部国家政权,外延不仅包括国家事务,而且涉及社会生活,本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无论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涵、外延还是本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实质都是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初心使命践行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情怀,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以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情怀。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涵养的三大情怀,对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携手奋进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