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学良体育情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张学良终身热爱体育、积极倡导体育、竭力发展体育的深深体育情结之渊源;提出"以健全之身体,求精妙之学问"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基点,"健身强国,抵御外侵"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核心,"倡导体育,造成复兴民族之生力"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根本三大基本观点;得出张学良决不是单纯地关注体育,而是站在国家的高度、民族的高度、救亡的高度,从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体育、倡导体育、发展体育,是要通过发展体育来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之结论。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张学良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准备于2005年9月18日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举行了成立仪式。该研究中心挂靠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这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建立以来的一件大事,也是文法学院乃至东北大学学科建设领域的一个突破。东北大学在向研究型、多科性、国际化"迈进的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建设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张学良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但能促进对东北大学老校长张学良研究的深入,而且也必将对推动东北大学多科性"建设以及历史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推动东北近现代史和东北地方党史的深入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  相似文献   

3.
对张学良教育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张学良不仅是一位爱国将军,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阐明了张学良的教育兴国思想,五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名师创名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按照社会需求办学等教育思想,堪称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行。尤其强调了这些教育思想对东北大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顾和总结近代中国体育先驱者的探索实践及历史贡献,研究表明:在现代体育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体育先驱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吸收和转化国外先进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先驱者们充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选择了中国体育发展类型,凝练了中国现代体育理念,促进了现代体育实践本土化,为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体育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总结近代中国体育本土化实践经验,对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事业融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为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对历届国家领导人关于体育发展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事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其思想博大精深,理论与实践蕴涵丰富,主要包括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彰显文化自信,以及注重体育国际交往和传递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论述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体育社会化水平、科学合理化竞技体育结构布局、促进体育产业及文化发展、培养和壮大体育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育要抓住"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强化"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深化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问题,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为前提,设计了改革内容: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理念,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依托休闲体育助力健康中国,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将教学内容向现代化和休闲化方向发展,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7.
围绕"体育思政"的探索发展,重新审视"体育精神"在当前理工科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富蕴的思政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弘扬"体育精神"为契机,将爱国奉献、勇于拼搏、遇挫不退、团结合作、开放创新、公平竞争等核心体育理念深入转化为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能充实理工科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内涵,也能拓展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空间.用"体育精神"激活"体育思政",凭借彰显"体育精神"的"体育思政"涵育培养时代新人,能够对理工科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根本目标发挥出特殊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14日至15日,由“张学良教育基金会”发起,东北大学张学良研究中心、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辽宁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张氏帅府博物馆和张学良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组织的“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暨张学良逝世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1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张学良将军的亲属出席了研讨会。10月14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举行。开幕式由张学良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魏向前主持。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宛山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张学…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分析了张学良"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教育思想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注重"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兼收并蓄"开放式的办学理念等.特别强调了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中的战略性地位及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东北大学在风风雨雨走过的80年中,始终保持着在张学良任校长期间培育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调张学良的爱国思想是这一光荣传统的灵魂,尤其着重结合东北大学的办学宗旨,张学良对东北大学学生爱国行为的培育、支持和呵护,东北大学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方面的史实,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张学良的爱国思想,以弘扬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是在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首先他在参加军阀战争中,就提出了反对军阀干涉政治的主张,这是他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诉求;东北易帜和易帜后,他把拥护中央、服从政府,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旅欧后他试图借助德意经验,拥护一个领袖,实行一种主义,以实现国家强盛;西安事变前后,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张学良国家统一理念的修正与升华.从反对军阀干政到西安事变,都体现了张学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背上"不抵抗"的骂名,张学良对此曾表示:不辩不争,毁誉由人。而在张学良的口述中,他谈的最多的是九一八事变中有关"不抵抗"问题,他既反省自我,也为己辩护;他辩驳细节问题,对还原历史至关重要;他承认"判断错误",却否认"不抵抗"。这种"不辩"之辩,不仅颠覆诸多历史观点,化解重要历史疑点,也让人们看清了张学良作为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顺治帝“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的政治局势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认同古代帝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信条,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公众利益的代表,有责任使天下太平,“一夫不获,罪在朕躬”。二是相信“天人感应”、“变不虚生”,天灾人祸“皆由人事”。这种观念对其政治人格、政治统治和施政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就罪己的真诚和深刻程度而言,他又胜于汉唐宋明诸帝,其自罪观念和行为成就了他勤政、开明的帝王品格,也构成了清初特有的政治风格。但过多的自责自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作为帝王应有的尊严,日益滋长的罪错感也使他渐渐丧失治理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张学良主政东北时发出“东北新建设”号召的历史背景;从整顿金融业,发展农业、民族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方面,阐明了实施东北新建设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张学良在推进东北新建设、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张学良实施东北新建设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教育思想中,主张男女平等、注重女子教育的特点十分突出。主政东北后,张学良冲破禁锢,大胆发展女子教育,在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开创东北女子高等教育新风尚,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他重视女子教育的原因既源于"西学东渐"带来的"兴女学"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和辽沈地区女子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由于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超前性以及他自身振兴东北、抵御外侮、强国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是与其所经历的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张学良本人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极具特色的和平统一观.其和平统一观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中,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发生着相应的发展与变革,如何有效地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值得每个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作为支柱专业的运动训练,必须确立运动训练专业"为奥运增光和全民健身战略服务的宗旨,培养各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迎来运动训练专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学良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创见并开展了有效的实践.他视教育为中国之希望、东北之希望,视人才为中国之未来、东北之未来.在他看来,"教育为神圣事业","教育是建国之本".认真解读张学良重教兴国的远见卓识,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观点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教育的主旨是修养人格,这是教育之根本;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阐明学术;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教育要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