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末民初是小说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 ,小说非常繁荣 ,但仅限于数量上 ,鸳鸯蝴蝶派小说横行一时。苏曼殊的小说则别具一格 ,不仅格调清奇 ,而且在叙事方面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对其小说《绛纱记》文本的细读 ,可以看到苏曼殊小说在小说叙事上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的译、画、诗与小说有着鲜明的自叙性特征,为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三方面借鉴自叙传小说的开启、抒情小说的开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试验.分析其文本叙事策略与其个体性生命体悟的深刻关联,有助于厘清苏曼殊的自叙文本怎么引领着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怎么成为五四一代重要的精神资源、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和勃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时代递嬗的大背景下,苏曼殊的小说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小说《碎簪记》中尴尬的叙述者,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可以揭示苏曼殊小说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走不出的情与佛--从《绛纱记》看苏曼殊的思想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曼殊一生徘徊、挣扎于世间法与世外法之间.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刻的思想矛盾使得他的小说在呈现出清新婉丽、悲凉感伤的风格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叙事张力.从<绛纱记>所表现出来的尴尬叙事,也许可以管窥到佛家境界、尘世生活的双重诱惑带来的富有浪漫气质的深渊诗情才是苏曼殊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漫论苏曼殊的译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诗坛,苏曼殊作为充满神奇色彩的诗僧而独具魅力。其艳丽的、富有情趣的小诗曾令无数多情少年沉醉其中。而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雨笠烟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欲寄数行相问讯,落花如雨乱愁多”等佳句,至今仍哙炙人口。但是,作为中国较早介绍西方诗歌的翻译家,甚至被称作“介绍拜轮文学给中国的第一人”(杨鸿烈《苏曼殊传》)的苏曼殊的译诗在今天却很少有人研究,或者说很少有人阅读。应该说,苏曼殊首先是诗人,作为诗人,他的翻译作品不失原诗的特色,这是许多诗歌翻译者所欠缺的。正因为这样,郁达夫先生在评价苏曼殊时,以为“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杂评曼殊的作品》)也因为这样,我们研究苏曼殊的译诗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与佛: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苏曼殊小说新论金勇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时人也冠之以“情僧”的称谓,曼殊这种奇特的生存方式历来都是令研究者困惑不解的谜:既多情又何必削发为僧?既不僧不俗,又何不抚而有室?他的这种种生存形式...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和郁达夫以男女情爱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是对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一种重要贡献.同样是基于敏感的心灵对时代的感应,苏曼殊小说中的情爱世界是社会的、伦理的、以婚姻为基础的;而郁达夫的是个人的、心理的、以情欲为基础的,古典言情小说中的"情-礼"矛盾转化为内心的"灵-肉"的冲突.同样是高张个性主义的大旗,但苏曼殊侧重于本体意味上的"性",显得高洁脱俗;而郁达夫强调世俗的"情",显得愤激凌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叙事语境中,苏曼殊以其独特的风格,开现代浪漫感伤小说的先河。五四时期的文学普遍存在着浓郁的感伤,郁达夫为现代感伤抒情小说提供了成功的审美范式。本文缘现代小说的感伤倾向,考察其流变和风格表征,剖析其审美特质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出版界重策划而轻学识,常露精疏,每增浩叹。如某出版社“中国历代才子传丛书”之《苏曼殊全传》,书前有所谓“1910年苏曼殊手稿《存殁六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被批评界所忽略的刘易斯小说之重要文化主题和艺术风格。笔者提出"现代现实主义"的新概念,认为《大街》等小说生动地呈现了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创造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现代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马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冈底斯的诱惑》中采用了"不在场"的叙述方式,通过虚构、混乱、感觉缺失等语言技巧,表达马原竭力走进西藏却又不能理解西藏的焦灼,彰显了马原式的先锋特色。  相似文献   

15.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小说经典,代表古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在叙事结构的主要思维形态有两种:辩证思维和圆形思维。辩证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常态,圆形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本质。这两种思维不仅支撑起了"四大名著"的内在叙事结构,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小说众多暴力叙事类型中,关于文化的审视不容忽视。张承志的《心灵史》,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姜戎的《狼图腾》最富典型性,它们分别对哲合忍耶的血性,陕北民性的硬性及草原狼性做了生动的阐发。拒绝犬儒,是它们共同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元祜时期,苏轼曾“三入承明,四至九卿”,进入过权力中枢,但在表面风光下他却不安于朝,饱受政敌攻击,始终处于政争旋涡中,不得不多次自请外放。元桔政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攻击者的角度看,不能完全排除私人恩怨,但更重要的是与体制的变质、与苏轼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关;从苏轼的角度看,则与苏轼不合时宜的政治取向、耿介的政治操守、真挚无饰的性格因素有关。苏轼在元祜党争中的担"-5精神、批判精神、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政治风范和人格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人格、志趣、追求,对于今天的人们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现代性”属性中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因为“趣味化传记叙事”的平视角叙事方法,既不把传主当作神(仰视)也不把自己视为帝王(俯视),这样就解决了传记作家与传主之间存在的叙事矛盾,更有利于展示传主那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传记诗学理应在理论上为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名,以促进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向"新历史主义"小说大规模进军的前奏,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已经彰显了苏童向历史深处遁逃的勇气和决心。在《罂粟之家》中,苏童将欲望植入历史的肌体,用欲望化的叙事打破了以历史理性为要义的伦理关系的藩篱,颠覆了"宏大叙事"下被主流话语系统模式化的"阶级(层)叙事",将潜藏在人性深处的欲望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精彩地完成了一次人性欲望的突围表演,达到了历史与人性的高度契合,以此表现了苏童式深刻而独特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沈从文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从情景叙事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分别从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学界在叙事学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文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