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部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都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古典主义的消亡,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中出现了新的文学流派,这就是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中小资产阶级)对现实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哀怨情绪。它兴起于英国、流传于法国,波及到德、俄等国。感伤主义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作家斯特恩(Lawrence sterne)。他于1768年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叫做《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自此,感伤主义流派即以此得名。就它的原意看来,感伤的旅行者,并不重视旅行途中所见到的法国、意大利的风俗、人情及生活的真实图景,而旅行者沿途的感觉和印象,才是被描绘的对象。感伤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赋具有三个特征 :阴柔、微辞和艳情。宋玉是中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感伤主义始于宋玉的《九辩》 ,并发展为一种感伤主义文学传统。宋玉的女性意识使其赋在描写女性题材方面成了文人艳情文学的百代祖。宋玉柔弱的个性使其赋具有表意言辞委婉的特点 ,其人其文在古代中下层文人中具有类型性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的游记文学,古人已经勾勒出一个上限:“山水之名,始于《禹贡》,嗣载《山海经》、《十洲记》等书。若郭景纯之释《尔雅》,郦道元(?~527)之注《水经》,盖亦略疏艮坎,弘长风流。逾乎后代,荟萃成编。”这说明从传统角度看,我国游记文学源远流长。我们不能否认,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这一段,《诗经》已有“游以北国”“驾言出游”的记载,但《诗经》中更多的接触到山  相似文献   

7.
《青春之歌》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从工人到党的文艺官员都以不同方式介入了这场论争。论争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文学观点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论争的结果是《青春之歌》的修改、再版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从论争到修改,《青春之歌》完成了"集体写作"的过程。这一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和意识形态再生产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滋味说的传统 ,以及南北朝时期品评滋味的风气 ,对钟嵘《诗品》滋味说有很大影响。钟嵘从纠正文坛时弊出发 ,反对用典、声律的过分雕琢 ,提出自然之美 ,更进一步提出滋味说 ,即 :从清雅的自然之美 ,到吟咏情性的感伤之美 ,再到赋、比、兴、丹采、风力的调和使用 ,完整而全面地展示了其滋味说的美学理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滋味说是钟嵘《诗品》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忆语体文学的兴起由晚明尚情思潮发端,贯穿以清代感伤之风。明末以来,女性文学的兴盛与女性在文学世界中地位的提升促使了忆语体的产生,而明清变革的时代创伤及遗民的怀旧情结则沟通了从小品文到忆语体文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怨"理论正是中国感伤诗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以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对立统一辩证发展观为指导,建构了西方美学史上最为独特的文学类型论。它根据素朴诗人的创作方法一致与感伤诗人的创作方法不同,把素朴的诗作为文学的一个大类,与感伤的诗相对立;再把感伤的诗分为讽刺诗、哀歌诗两小类,又把讽刺诗划分为激情的讽刺诗和嬉戏的讽刺诗,而把哀歌诗划分为狭义的哀歌和广义的牧歌。席勒的这种文学类型论在西方美学史和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分类的依据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客观条件,更主要的是诗人(文学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及其创作方法,突出了文学艺术的人性、主体性、创造性。尽管席勒的文学类型论并没有成为文学史的共识,但是,它却给文学类型论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实践本体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兵家著作,历来深受中外学术界重视。但从文学角度对《孙子》进行研究的却凤毛麟角。一般的文学通史对诸子散文的关注多集中于儒、道、墨、法、纵横家身上,于《孙子》之文似未见有过论述。然纯粹从文学角度而言,《孙子》在阐述其军事理论时与诸子阐述其政治理论一样,都运用了文学的笔法,将之列入诸子散文艺术之列自属当然。以文学的眼光通览《孙子》十三篇,可以将其形象概括为几句话,即:结构如环如网,语言如歌如诗,句式多用连弩句或鸳鸯句;兼有诸子散文之长,而少诸子散文之弊。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叙事散文作品。《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文学成就今天仍然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具有故事性是叙事散文的重要特点。我国的散文从早期的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从金文到《尚书》,从《春秋》到《左传》,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叙事的角度看,虽然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叙…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上元灯》和沈从文《菜园》两篇小说都有着感伤的特质。本文正是选取了这两篇小说作为观照对象,比较其感伤情调的异同,在探索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同时,力求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感伤情调的大致走向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红楼梦》研究无专著,但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及众多杂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红楼梦》问题的评论,不乏真知灼见,至今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本文撮其要而述之。一、廓清了对《红楼梦》的模糊认识,奠定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胡适对《红楼梦》进行了有价值的考证,俞平伯对《红楼梦》的艺术性作了肯定,但对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它的思想性没有予以重视与发掘。鲁迅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伟大的思想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有力地澄清了以…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批评自觉的始点是其对作家缘一己之情所创作的作品自身价值之认可。没有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文学自身的价值便不可能被认识。体现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从《典论·论文》之对文学所作的内部研究为其始点 ,再到《文心雕龙》《诗品》从而走向独立 ,尽其自觉之极致。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以往的文学欣赏中,我们更多的是从事物外部规律来理解文学艺术的风彩,多以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来分析作品的艺术魁力和艺术价值,所以人物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等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评价的主要标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维的解放,我国当代文学从伤痕反思走向了寻根.从王蒙的《春之声》、《蝴蝶》到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及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等,意识流、荒诞派、立体派、未来派等新方法的引  相似文献   

19.
从集部角度比较《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部目录从诗赋略到集部的嬗变,既是文学观念逐步明晰的过程,也是目录学对文学客观认识的演进过程。从屈原赋之属到楚辞类,楚辞逐步走向经典。别集类的立类及书目传承一方面展示出作家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另一方面也反映文学正统观念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一任何著名的文学家的作品,总有其鲜明的文学特征。宋玉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文学特征是:感伤与艳情。表现感伤的代表作是《九辩》。它把秋景秋物,秋色秋声,与诗人的悲剧命运、时代的衰败景象结合起来写,既描绘出秋风萧瑟、草木摇落、霜寒月冷,与群雁辞归、秋蝉悲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