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被无产阶级文豪高尔基称之为“人学”的文学,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当然应该义不容辞地表现人性。在我国几年来,文学创作对人的思想、感情、心灵、命运、理想和追求等普遍关注,表现了文学家对人性问题的哲学思考,涌现出许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表现人生和人们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优秀之作。然而,也有一些作品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背离了生活真实,违反了四项基本原则,在表现人性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种种不能容忍的失误,陷入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泥坑,玷污了神圣的无产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意蕴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重新解读人们早已熟知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贪婪和吝啬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由于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吞噬了人之为人的高贵品格和人间至情,人性被极端地扭曲,其惨烈程度不亚于生命的毁灭。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去深究造成他们人性扭曲变形的内在原因,即人对人自身需求的无知,以致失去了主体性,使他们无法抗拒外界环境的物质诱惑而沦为奴隶。这种对四大吝啬鬼形象深层意蕴的解读,也许能对当今人们在经济社会中处理人与金钱的关系问题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政治霸权的进程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政治霸权,历经一个从物质生产领域到精神生产领域、再到上层政治领域取得话语霸权的过程.科技政治化是科技异化的一个怪胎.科学技术政治化破坏了科技与政治的独立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性,导致科技、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影响科技、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科技政治化颠倒人与工具的关系,最终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说《呼啸山庄》可谓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更赋予了男女主人公双重的性格.凯瑟琳在林顿带给她的虚荣和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真实感受与快乐中徘徊,而希斯克厉夫经历了歧视、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变成了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的方式.正是男女主人公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资产阶级人类的不平等,也由此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她在充斥着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环境下,在爱的挣扎中,一步步扭曲了人格,泯灭了人性。本文从她爱情、婚姻、家庭的失落入手,深入分析她从纯洁、善良蜕变为乖戾、任性、无情、变态的原因,深刻揭示封建礼教摧残人、戕害人的本质以及在那充满罪恶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个性乃至清白是何等的艰难;揭示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揭示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人生境界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所具有的内容和特征使其内在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人生境界的本质规定性着手,分别从基于人性、基于社会和基于个体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生境界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生境界对人性、社会与人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挥人生境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特鲁思在《北方黑奴索吉纳尔·特鲁思叙事》里披露了纽约州奴隶制即将废除之际人性善恶的各种表现形式,性恶、性善和人性扭曲是美国北方奴隶制下人性演绎的三个层面。特鲁思用触目惊心的笔调勾画出人性在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异化——贪婪、冷酷和伪善,同时还从迷信型、感恩型、愚忠型和自卫型斯德哥尔摩综合效应的心理视角,抨击奴隶制的非理性,认为人性扭曲是社会扭曲的必然结果。此外,特鲁思还从正义之善、怜悯之善和恶中之善等方面描写白人的多维品性,强调了人性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及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主要任务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蒙小说从宗教意识、人性的善恶和传统的人文精神切入,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因果报应及人性恶──的根柢,呼唤真正的人性回归和人的生命理想与情怀。  相似文献   

10.
张大放的小说<魇梦>取自川西偏远的山区农村,绝无灯红酒绿车马喧闹的城市风情,然而小说以其清新凝重的风格,让人回到1958年那个不平静且近于疯狂的岁月里:小说选取中国当代社会的一段扭曲的历史来描写"人性的扭曲",使小说在人性的正直、正义与邪恶、阴暗的较量中具有了披露人性与揭示丑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是帝妃复杂关系的典型,缠绕着社会政治与人性情感等复杂内容。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从人的社会性角度说,他们的社会身份与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从人性的角度说,他们在感情追求上又与一般人有着共通性,无法超越。这种特殊性与共通性的矛盾,就使他们的婚恋关系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陷入悖论与怪圈之中,呈现出一种被扭曲的畸形状态。具体可将其归结为三个层面的矛盾形态:即御女特权与专情追求的矛盾;帝王情场与国运朝纲的矛盾;歌颂爱情与寄寓兴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思想以对人性问题的探讨为基础,以人的自我保存作为出发点,推演出了人类的道德法则和社会政治法则,建立了一个以人性自私为基础的伦理学思想体系.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他从对人性的考察出发,推演出自身的道德哲学体系,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反映了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展现了工业文明中人际关系失衡和人性扭曲的事实。文章拟从社会生态学批评视角研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通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失衡的现实,进而揭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之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使社会教化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完整把握上,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张大放的小说《魇梦》取自川西偏远的山区农村,绝无灯红酒绿车马喧闹的城市风情,然而小说以其清新凝重的风格,让人回到1958年那个不平静且近于疯狂的岁月里:小说选取中国当代社会的一段扭曲的历史来描写“人性的扭曲”,使小说在人性的正直、正义与邪恶、阴暗的较量中具有了披露人性与揭示丑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梭复归并超越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从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区别于同时代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在日内瓦是否应该修建剧院等有关争论,卢梭独具只眼地指出良好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不在于物质的积累与欲望的实现,而在于质朴的传统习俗与道德风尚.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道德的堕落.卢梭文艺观的底线,是保护真诚人格不受文明社会及其扭曲人性的机制的腐蚀,促进布尔乔亚成长为富于德性与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卢梭纠结徘徊于个人权利优先性的伦理诉求与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之间决定了卢梭道德政治和文艺观念的思想矛盾与内在困境,也是其思想呈现多面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即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席勒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其理论根据是席勒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与席勒人性美学体系是息息相通的。从王国维到蒋孔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借鉴席勒人性美学思想体系,逐步完善了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蒋孔阳先生则更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新型的人生论美学。  相似文献   

19.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无情地撕开了资产阶级家庭的面纱,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成员由于财富欲望而导致的人性异化与扭曲.他阐释了人性扭曲的原因、状态并给出了回归人性的方式.作者认为自己的这种方式是用"火把去照亮我们的深渊",他认为许多扭曲的人,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旨趣是建立一个人与人合作的良序社会,这使他在构建正义理论时立基于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并将人性作为其分配正义的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的人性基础,可以为当代中国构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