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辽宁省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给出了辽宁省实施青山工程、建设森林大省的相对政策,以期对辽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相关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侧重于生态环境建设,而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考虑不够深入。构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坚持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导向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等六项基本原则。基于此,笔者初步研究并构建了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状况、绿色发展模式等11个二级指标,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46个三级指标。旨在为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标准和依据,同时为衡阳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与工作部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县域经济竞争力作为区域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县域生态经济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建设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沿海城市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辽宁省是黄河以北唯一的并且最大的沿海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关系到辽宁省的整体发展状况。从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定义及重要性入手,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特性,找出其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而促进辽宁省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成教授撰写的《科学发展观与以和谐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是在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08JA710003)和辽宁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科学发展观与以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L07BKS005)的资助下。经过几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生态文明是生态的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模式),更是文明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之一,同时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过程。建设生态文明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基础,对建设好生态文明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辽宁省经济发履的重要基础经济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关键.壮大辽宁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农三化"上寻求突破.首先要对辽宁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进行客观认识和整体评价.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农三化"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和"生态为本,产业富民,景观增色,绿色宜居"建设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城市山体绿化—山西兴县城区南北两山可视山体绿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可视山体绿化可修复原有破碎景观,使区域景观更具整体性.2)可视山体绿化将明显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森林多功能的发挥,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可视山体绿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景观环境改善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使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牧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可加快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吕梁山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样板、做出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的组织构架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积累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由生态物质、生态技术与投入、生态精神三方面构成.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和逻辑起点,生态环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保证,生态技术与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媒介、手段和助推剂.文章从上述方面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不仅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化解全球生态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引.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新格局、建设全球生态环境新秩序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影响下,中国县域治理结构出现了全面转型.县域治理结构的全面转型包括目标转型、事务转型、关系转型和治理限度,县域治理的总体目标从追求经济GDP转向追求绿色GDP;县域治理的事务类型从专门型事务转向整体型事务;县域治理主体中的部门关系从分立到互信,政企关系从合谋到合作,政社关系从悬浮到嵌入.然而,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临时性任务,财政约束、高标要求和企业瓶颈构成了县域治理的限度.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着重考虑县级政府的任务承接压力和地区发展压力,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缓冲空间和过度地带.  相似文献   

12.
辽宁县域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5):88-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体系中,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外部的系统性、生态环境内部的系统性、治理对象的系统性、参与主体的系统性和治理方式的系统性五个部分。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性指导功能的发挥,切实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动,采取系统性举措,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稳定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知情不但是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还有利于预防不利于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快速实现。但是我国知情权制度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知情权制度主体、客体、权利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知情权的权利主体范围、严格限制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完善知情权司法救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情怀特质,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人民智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有利于满足人民高水平环保要求,有利于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生态化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策略:改造传统型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加大科技型产业集群建设力度;构建生态工业园等,以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开展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生态环境现状的宣传与教育、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和生态科学规律的普及、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生态文明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进行调查记录,保存建库,研发利用。辽宁省境内拥有汉语、蒙古语、朝鲜语、满语、壮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和方言资源。辽宁库的建设,有利于了解辽宁的语言实情,对发掘语言资源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以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开放沿海经济带营造良好语言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辽宁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弘扬辽宁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壮大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把发展县域经济放置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更是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辽宁县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现状,从加快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和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构建中小产业集群等几方面提出了突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