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壮族巫文化与壮族麽教文化、鸡卜文化、花山文化、铜鼓文化、青蛙文化、师公文化、道公文化等一起是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巫信仰和麽教信仰则是壮族原生型宗教信仰文化形态,壮族巫信仰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荣良 《社区》2011,(9):45
歌咏比赛活动是社区文化中极易普及并最具有广泛性的音乐活动。歌咏活动看似简单,但是组织歌咏比赛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一场成功的社区歌咏比赛要求:主题鲜明、方法严谨、形式新颖、评比合理、操作有序。社区歌咏比赛的组织策划组织策划社区歌咏比赛大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确定歌咏  相似文献   

3.
壮族女性是壮族纺织文化的主要载体,她们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纺织文化的同时,自身角色也在被纺织文化不断地塑造着。纺织文化已成为壮族女性角色认同的标志和能干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壮族女性杰出的劳作和交际方式,对壮族女性有着双重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壮族地理处于一个视野宏阔的区位优势中,汉文化、现代文化和壮族周边多样化文化生态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相互交织;壮族自然资源富饶、生态环境优越;壮族先民们的首创精神涵化在稻作文明、石铲生产性文化以及干栏建筑等壮族特色文化中。根据壮族天人互动互适文化模式,找准壮族文化发展方位,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众认同,对于调适壮族文化,引领壮族文化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广西建设先进文化,首府建设先进文化,当以壮族文化遗产为民族根基。壮族先民是南方稻作民族,探索壮族文化遗产,当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为出发点。壮族五大文化遗产之首,当推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而后为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五大文化遗产各有其抢救措施。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先进文化密切相关,与建设广西先进文化、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壮族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栽体,充分体现了壮族的民族伦理文化特点.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充分体现了壮族勇于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团结互助、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恪守诺言等民族伦理文化特征.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批判地...  相似文献   

7.
文化模式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壮族文化面临着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转变文化模式的瓶颈。本文试图以壮族文化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为起点,在全球化视阈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框架下,审视壮族文化模式的特点,探索壮族文化未来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丰富多彩,壮族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并享有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织锦文化、山歌文化、圩市文化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对东南亚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能有如此深远影响,其原因就在于壮族和东南亚兄弟民族皆同源于百越,壮族作为百越族群发展的主枝,承袭了百越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善于兼收整合并蓄多种异质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壮族音乐文化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传承壮族文化;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方荣良 《社区》2011,(13):45-45
歌咏比赛活动是社区文化中极易普及并最具有广泛性的音乐活动。歌咏活动看似简单,但是组织歌咏比赛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一场成功的社区歌咏比赛要求:主题鲜明、方法严谨、形式新颖、评比合理、操作有序。  相似文献   

11.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云南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进入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包括官员、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流官是汉文化的倡导者、引导者。一般汉族移民融入到壮族民间,构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主体。改土归流后,壮族土官不时到京朝贡,形成了壮汉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通过这些途径与方式,壮族接受了一些汉民族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俗,迁徙到壮族地区的汉族移民也受到壮族文化的熏染,逐渐融入壮族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3.
嘹歌属于壮族山歌的一种歌种"欢",具有壮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它的基本特征是五言四句的古歌体,大量采用反复、排比和对仗以及独特的腰脚韵体,节奏简明轻快。嘹歌英译文将异化和归化策略巧妙结合起来,尽可能忠实于原作,形式上力求接近,并创造性地运用英诗格律、音步和音韵,再现嘹歌原作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调查所得数据基础上,对北京地区壮族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进行分析解释,兼与现有的对广西地区壮族的各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壮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打搅儿”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汉族、回族、撒拉族等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曲艺曲种之一。它作为在贤孝、平弦、越弦以及宴席曲演唱前后或中间的一种临时穿插,起着调节气氛的作用。其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诙谐夸张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由于壮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传统文化上有较大的不同,"中英"跨文化交际研究并不能完全解决"壮英"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由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的越来越多的壮英人民之间交往的顺利进行,文章以饮食文化为例,从壮英的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及饮食方式和待客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壮英人民之间文化的异同,从现象探讨其文化成因,对比异同,同时提出改善一些陋习、避免壮英文化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合歌圩与民歌的民众影响力及其文化传播功能、歌圩与宗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及田阳县文化资源情况分析考虑,歌圩是传承布洛陀文化的理想载体.在田阳县建构特色歌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田阳县特色歌圩的建构,忠于歌圩文化主题是首要前提,融合布洛陀文化精华是关键因素,整合适度创新元素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文化。中越民间文化之比较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女娲是中华母亲神 ,越南也流传 ,但“越南化”了。“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性的。采录最早的是唐代学者段成式 ,采录了壮族先民李士元讲述的《叶限》。 2 0世纪广西学者采录到壮族《达稼和达仑》、京族《糠妹与米碎姐》 ,越南留学生采录了越南故事《糠妹与粞姐》 ,几篇故事极具可比性。越南阮朝诗人阮攸 ,出使中国后 ,把明末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同名越南民歌体长诗 ,长诗流入民间 ,化为故事 ,流入中国京族 ,广西学者采录到《金仲与阿翘》 ,这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越南采用中国农历。中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间相同 ,节日活动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9.
基督宗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是音乐的宗教,从希伯莱民族发源之时,其民族乐器和歌唱的文化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基督宗教自19世纪中叶传入哈尔滨后,其音乐文化融入哈尔滨,在其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特色的哈尔滨都市音乐文化。哈尔滨不仅成为融汇不同国家、民族音乐特色的"西方音乐"的表演场所,而且,基督宗教音乐文化已将这个城市深深地浸润和熔铸,并以其潜意识的模式将城市人的心灵结构进行了无形的整编。基督宗教是理解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