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伊朗古典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切 ,受宗教的影响深刻。在前期 ,主要是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系 ,受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 ;在后期 ,主要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系 ,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宗教对伊朗古典文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这是伊朗古典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也是研究伊朗古典文学以至外国古典文学必须涉及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许多国家,传播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兴盛,有时这种宗教活动的活跃从政治上表现出来。这种现象也就被许多研究者称之为“伊斯兰教的政治性成份”。1979年的伊朗革命则成为它的主要推动要素,它恢复了伊斯兰教的现代的伊朗神权政治原则,并对其它穆斯林国家产生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伊斯兰教理论的原教旨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什叶派在伊朗被确立为国教 ,是伊朗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它是波斯民族及波斯文明同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什叶派被确立为国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措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以期对人们理解伊朗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伊朗政教关系等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穆罕默德领导的伊斯兰教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从宗教和社会两大领域阐明了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革命中的作用。文章肯定了伊斯兰教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穆罕默德及其发动的这场革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宗教,但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化、民族化的宗教。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就是一个已经地区化、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它表现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在信仰的侧重点、程度、表现形态、功能作用和建筑艺术上的差异性。这提示我们,宗教工作要讲策略,只有根据民族特点做宗教工作才会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而不是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广东的;广东的伊斯兰教与当时当地政府和谐相处,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广东的伊斯兰教与其他四大宗教也是和谐相处,没有发生过宗教矛盾和纠纷,伊斯兰教内部也没有教派纠纷,更没有教派对立;广东的伊斯兰教在经学思想建设上有自己的特色;广东的伊斯兰教在解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自己的特色;广东的清真美食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影响,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对维吾尔族女性信教者的宗教信仰状况关注较少,文章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从宗教归因、宗教评价和宗教知识角度详细分析了维吾尔族女性信教者的宗教认知情况。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女性信教者在个体特征、家庭事件、人生礼仪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宗教归因倾向;她们肯定伊斯兰教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对伊斯兰教具有积极的态度;她们也存在对伊斯兰教未来发展方向意见不一致和缺乏宗教知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979年霍梅尼革命后,伊朗从一个亲西方、世俗的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从而对伊朗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当代伊朗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其发展设置了政治背景,是当代伊朗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的来源。1989年的宪法修订为后霍梅尼时代伊朗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从拉夫桑贾尼到哈塔米再到内贾德,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政权更替在一定程度上是伊朗政权性质中政治与宗教因素的较量。如何找到宗教与政治的平衡点,将是伊朗政治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伊朗是伊斯兰苏非思想和苏非教团形成的重要地区,许多著名的苏非学者生活于此.波斯祆教文化为伊胡苏非思想的产生,为苏非主义从禁欲到神秘主义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伊朗处于伊斯兰统治的边缘地区,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苏非教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蒙古人统治前后,诸多苏非教团产生,苏非道堂在各地修建起来.在伊朗历史上,苏非主义与什叶派的关系问题,以及苏非教团的地位和社会功能问题,引起了什叶派乌莱玛和教法学家的争论,这也证明了苏非主义在伊朗宗教生活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6年3月伊朗核问题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给联合国,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也随之升级,战争的威胁再次降临到伊朗人头上,伊朗的国家安全正处于危急之中。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这更加重了伊朗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对伊朗而言,企图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对抗或制衡美国的策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效,其自身的力量也不足以在战场上战胜美国。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伊朗的国家安全只能寄托于现政权在核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也是目前伊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的为官之德。这为我们如何根据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有权后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朝中前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成为中国最早接纳穆斯林的城市之一。唐、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广州飞速发展,可惜战争割断了其在广州的发展。始建于唐朝中前期的广州怀圣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见证了伊斯兰教在广州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哈萨克族宗教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相比较而言,学术界对哈萨克族原始信仰包括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以及原始社会后期的萨满教的研究较为充分,也涉及了哈萨克族曾经信仰的佛教、祆教和基督教的研究。关于哈萨克族伊斯兰教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发展及特点,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文字、教育和法律诸方面的关系,哈萨克族伊斯兰教信仰现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规范与管理我们的党政领导人才,用什么标准来选拔与培养我们未来的党政领导,这是我们党政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古今中外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内容的维度与特点。古代标准内容的特点是德才并举,以德为先;新中国标准内容的特点是德才兼备,政治素质过硬;西方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特点是素质一流,强调忠诚。文章还对于未来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在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中,至少包括选拔标准、培养标准与任用标准三种形式。应该采取工作分析、素质分析、个案分析与角色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党政领导人才的标准内容,并且从政治、品德、能力、生理与心理基础等五个方面,初步建构出了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韩志斌  闫伟 《国际论坛》2013,(1):7-12,79
随着利比亚国内冲突基本平息,其政治重建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也存在着各政治派别相持不下,政治立场存在分歧,社会对立严重,安全形势恶化,国际社会支持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同质化的民族和教派结构,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利比亚不大可能出现国家分裂。伊斯兰主义与世俗主义将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利比亚也将更加强调其阿拉伯的国家属性。但从长远来看,利比亚的政治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民主化进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伊朗民族主义支持下,摩萨台政府对英伊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由是导致了英伊的石油之争,为美国势力渗透到伊朗及中东提供了机会。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英伊石油争端,杜鲁门政府对摩萨台政府采取有限或中立政策,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则推翻了摩萨台政府。尽管两届美国政府对摩萨台政府的政策有着显著不同,但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2名党政管理人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得出党政管理人才胜任特征四因素模型,即党政管理人才胜任特征中品德要素水平较高,而身心要素、政治要素、能力要素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发现不同职级党政管理人才在胜任特征各因素水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阜新市65个乡镇的调查和统计,从乡镇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实践出发,就乡镇领导干部考核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乡镇领导干部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阜新市乡镇领导干部考核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的需要,是更新和激励乡镇领导班子的需要;提出了考核的主题为乡镇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领导机构与组织,“360度”的绩效考核主体;在此基础上了坚持区别对待、针对性、灵活性的考核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