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代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在如何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对抗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这种对抗源于这两个概念内核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结构入手,通过对二者对抗层次的划分、理解与评价,试图澄清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它们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得出非人类中心主义不能替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结论,并且指出这种理论对抗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本身带来的后果及引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 ,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 ,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 ,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但承认自然具有价值 ;同时认为 ,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 ,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 :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 ,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 ;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 ,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宽红 《青海社会科学》2004,42(2):92-94,91
全球生态危机的凸现引发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以主客二分为基础 ,以人为尺度 ,张扬了人的主体性。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生态权利作为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依据 ,强调了客体的先在性 ,忽视了人的类本性和能动性。本文拟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入手 ,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在现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坚持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剖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所处的困境 ,论证了树立与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哲学并不是一种统一的理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看法,是不同范式的生态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基本态度是属于人类中心主义一方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现代色彩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对它而言,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残酷,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显得虚伪。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追求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讨论的实质在于超越素朴的人类中心观, 反省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 从而自觉地形成一种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在生活世界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人类长久持存看成是最高价值, 赋予自然环境以内在的生态价值; 应自觉地用实践理性去规范实践活动, 使人类实践活动具备足够的合理性与自律性; 应把反思现代性看成是确认现代性的必要环节; 应自觉地、历史性地确立起类意识与后代意识; 在具体关注人类整体生存状况时, 还应自觉地克服和摒弃区域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确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时 ,都忽略了人性的依据 ,致使其难以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性的危机。现代性的人性是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生态伦理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人性、人的本质与人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有着逻辑的一致性。生态伦理的建构内在地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求人性。新人性观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 ,把关爱自然的伦理准则看作是人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遭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猛烈抨击。事实上,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而是在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自然存在物的工具价值,无限制掠夺自然、奴役自然也是我们要批判和否定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杨翘楚 《理论界》2008,(5):130-131
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中找到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本文首先论证了传统的“关系价值论”之外的“自我实现”价值的存在,然后分别分析了这种“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价值溯及人类、其他生物、生态系统时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之一是,人类可以用理性克制和转化其欲望。从而避免地球的资源因一个物种而耗竭,生态系统因一个物种而崩溃。  相似文献   

11.
赵亚伟 《理论界》2010,(5):65-67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派别之间的争论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伦理学在争论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综观这一旷日持久之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二者争论的焦点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道德关怀层面,对二者争论的焦点作一次系统的梳理,认为人对自然负有的义务是直接的义务抑或是间接的义务是二者争论的焦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是否可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这些年风头正劲,但实际并不成功.因为它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立场上没有真正跳出人类中心主义;而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也经不起仔细推敲.  相似文献   

13.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具有主体性,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因此,人类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本文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自然物不是伦理主体,不具有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生态伦理学在反对人类自大狂的同时,也应当反对将自然“神化”。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生存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人类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会遇到种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价值论上,人类价值尺度的不可超越性以及非人类存在物价值主体资格的缺席;在实践论上,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不可丢弃性;在伦理学上,非人类存在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意识的缺失,以及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能力的缺乏;在本体论上,人以人为原点对宇宙和人生所作的形而上的了悟和追思.这一切致使人类无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两者均有合理之处但又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别表现为极端的人道主义和极端的自然主义。必须消除现实中彼此的对立,并过渡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应该扩大价值的含义,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广泛价值概念。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这个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向度与客观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学者在从价值向度上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之蕴含中,始终遮蔽着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与区分价值向度和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既有利于澄清许多理论上的无谓争论,梳理出一些理论迷失的原因;亦有助于挖掘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克服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与中国的天人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及全球的时候 ,当地球负载的核武器足以消灭它数十次的时候 ,人们才意识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已经到来 ,可持续发展倍受重视 ,并且由此引发了关于走入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目前 ,这场争论已由最初的针对环境污染、资源相对稀缺等问题深入到人文价值层次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之际的研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几种形态关于人类中心主义讨论的初期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者占有优势 ,他们以自然价值理论为基础、以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混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而加以批判。实际上,“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澄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混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而加以批判.实际上,"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澄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争论.这一争论与对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应本着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的原则,对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赋予其应有的思想内涵;在现实中应正确认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树立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对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