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前提,是人民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最近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保持社会稳定。社会要前进,经济要发展,稳定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社会内部因素来讲,其社会的公平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谓公平,就是公正,平等。《管子·形势》中有“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战国策·秦一》载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可见“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手段,在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你、您” 的时代特征和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这个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其鲜明的社会性。仅就汉语第二人称“你、您”来看,这两个称谓词的演变和运用,也反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体现着时代的风貌。 古汉语中没有第二人称代词“你”及其敬称“您”,当代一些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都没有收“你”字。在文言文中,与“你”相当的第二人称代词是“尔、汝、而、乃”等,例如,“尔作言选语,妄称文武。”(《庄子·监跖》)“汝心之固,固不可微”。(《例子·汤向》)“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记载中,称某人将任令尹为“将知政”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既任令尹为“持国政”(《说苑·至公》)、“为政”(《左传·襄公三十年》),前令尹让贤为“传政”(《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这些表示权能职事的措辞,均突出一个“政”字,这说明掌治内政,乃是令尹的根本要务。 令尹所理之内政,包括哪些方面?综合各种史料,可知有如下数端: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作品中,常见这样的句子结构.例如:“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相似文献   

5.
在鲁国,建国之始就有很多“丑类”(《左传·定公四年》)。到春秋初期,也有“早隶之事”(《左传·隐公五年》)。直至春秋后期,还有赠送大批奴隶的现象存在(见《左传·成公二年》)。可见鲁国自始至终是存在着很多奴隶的。目前学术界对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孔子时代的社会状况等问题,均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笔者对有关鲁国奴隶制度的问题作了初步探求,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行李”辨正“行李”一词,先秦义为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又作“行理”,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辰星《释“行李”》一文以为“在古代,李、理二字同属来母、之韵(先秦古韵当称‘部’,不称‘韵’,此当为笔误——笔者),  相似文献   

7.
陵(凌)欺侮辱 这组词在侵犯、欺侮对方义上,有相同之处。 《苍颉篇》:“陵,侵也。” 《字汇》:“侮,侵也。” 《吕氏春秋·不侵》:“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高诱注:“凌,侮。” 《左传·昭公元年》:“不侮矜寡。”杜预注:“陵也。” 《康熙字典》:“欺,陵也。” 《辞源》:“辱,侮辱。” 这些词还可以连用。 《新书·解县》:“匈奴欺侮侵掠,未知息时。” 《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荀子·富国》:“是辱国也。”杨倞注:“辱国,言必见陵辱也。” 《诗·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孔颖达疏:“不欺侮于鳏寡孤独之人。”  相似文献   

8.
“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孔父死,已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未熹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只在描写人的步态及步履速度,并且没有褒贬色彩,中性。可是,“趋”还有  相似文献   

9.
“春秋五霸”之说始自战国,《墨子·所染》和《荀子·王霸》都认为五霸乃齐桓、晋文、楚庄、吴阖庐和越句践。汉唐学者也言五霸,只是对其构成看法分歧,出现三种与战国人不同的观点:其一,东汉班固《白虎通·号》云:“或曰五霸谓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庐也。”其二,也见于《白虎通·号》:“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此说最为通行,诸如东汉赵歧《孟子·告子下注》、应劭《风俗通义》卷一以及唐司马贞《史记·十二侯  相似文献   

10.
关于“……之谓”式,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本文专就“……之谓”式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并借此机会求教于王力先生和其他同志。(一) 翻开古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句式: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可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1.
谈“辅车”     
本文所谈“辅车”一语,指出现在《春秋传·僖公五年》文中的“辅车”。如果结合中国汉字(方块字)的表意性及形声字的构成规律,我们会发现一些大学古代汉语课本中对这一词语的注释有可商榷之处。  一选文中对“辅车”一词的注释情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晋候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里对“辅车”的注解是:辅,面颊;车牙床骨。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  相似文献   

12.
一、“何……之有”的变式和略式(一)“何……之有”,是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它是“有何……”的倒装。其中“何……”是动词“有”的宾语,“之”是复指前置宾语“何……”的,是复指代词;“何……”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何”是定语,“……”是中心语。如: ①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左传·昭公三年》) ②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③以乱平乱,何治之有?(《左传·宣公四年》) ④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  相似文献   

13.
《非儒下》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俞樾云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是。)。按:虚,读为“倨”,声近义通。《荀子·大略》“仁非其里而虚之”,虚之,即居之。《广雅·释诂二》:“墟,凥(居)也。”《荀子·哀公》:“亡国之虚”,杨倞注:“虚,读为墟。”可证居、虚二字通。本篇“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又云“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居,并读为“倨”,居之通倨,亦犹虚之通墟,则知虚可通“倨”。又,危,读为“佹”或“恑”,诡异之意。《左传·僖公二八年》“且明德也”,杜注:“以起大义危疑之理。”陆德  相似文献   

14.
“台”辨     
说到台,自汉代以来,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积土而成、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例如:《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毛传:“四方而高日台。”《楚辞·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王逸注:“无木谓之台。”《尔雅·释宫》:“谓之台。”郭璞注:“积土四方。”《辞源》:“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中国古代衣食住行》(198年第1版第118页)也说:“台均为土石堆积而成。”诸家说法侧重点不同,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积土成台,高平无木。(唯姜亮夫先生作《楚辞通故》引《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选登视台以望”及杜…  相似文献   

15.
一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国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文明浪潮”,或所谓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专著也相继问世,可谓时髦一时。尽管我们对其中一些政治观点不能同意,但他们对变革事态的综合描述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却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一句。对于其中的“寤”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解作:“寤,通牾,倒着。寤生,胎儿先出来,等于说难产。” 司马迁的《史记·郑世家》也有“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一节。司马所据即《左传·隐公元年》,左文并无难易说,司马纯系望文生义。 查《说文》,寐觉而有言曰寤。段玉裁注:按周南毛传曰,寤,觉也。《周礼秋官》注:寤,觉也,主夜觉者。  相似文献   

17.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垦令第一》 :“声服无通于百县 ,则民行作不顾 ,休居不听。”亨按 :声服当作声技 ,技服形近而误。声即声乐 ,技即今语所谓“杂技”。说详新笺。笔者按 :“技”、“服”除了皆从“又”外 ,字形并不很相近 ,要误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且即使在《新笺》中 ,高氏也没有提供直接的书证 ,如果严谨一点 ,也只能说“服”疑为“技”之误。其实“服”未必是误字 ,《诗经·小雅·六月》“共武之服” ,《笺》、《尔雅·释诂》并云 :“服 ,事也” ,窃以为“声服”之“服”亦当训为事。又《诗经·大雅·灵台》“瞍奏公” ,《传》 :“…  相似文献   

18.
埃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以其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理论上的独树一帜而蜚声世界,被公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并享有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的殊荣。他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综合”起来,建立和论证了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其中“社会无意识”思想就是他的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石之一。一、社会无意识的界说系统集中地阐述社会无意识理论的是弗洛姆1950年出版的与玲木大拙(D·T·Suzuki1870—1976)合著的《禅与心理分析》,以及1963年出版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而其具体的分析的实例在他的三部巨著《逃避自由》、《自为的人》、《健全的社会》以及其它一些著作中,到处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9.
楚史三题     
祝融是融风之神楚祖祝融的神格,笔者认为即融风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下孔疏引贾逵曰:“夏阳气明朗。祝,甚也;融,明也;亦以夏气为之名耳。”这种名为祝融的夏气即是融风,《左传·昭公十八年》载:“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融风又称协风,是古人开始春耕的信号。《国语·周语上》说古代的籍田大典之前,必须由鼙者测报协风的到来,在“鼙告有协风至”后,君王亲行籍田之仪,万民开始春耕。“协风”,韦昭注曰:“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立春日融风也。”从气象学…  相似文献   

20.
一、文言连词“所以”的存在文言中有如下包含“所以”的句子: A(1)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左传·昭公七年》) (2)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吕氏春秋·君守》) B(3)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即言,所以为神异也。①(4)陛下既知其贤而选之,今不敢遽当。盖器识远大,所以为贤也。(《贞观政要·英宗之正》) 例(1)下杜预注云:“行善法,故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