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孟庆仁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对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存在着教条化、公式化的理解。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这一理论展开了一些讨论,打破了过去那种教条化、公式化理解的局面,这对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立火 《兰州学刊》2004,2(4):90-91
马克思的历史分明理论很丰富。本文选取了《资本论》中涉及的三种。第一种广为人知 ,即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而第二种、第三种分期理论注意的人不多。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则仍然是原生态的 ,非常有活力。而且 ,这个理论正确地分析了资本和市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邓小平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形态理论研究述评刘忠世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来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提出的问题、观点,择其要者,略述如次,并尽己所能,作些评析。一、社会形态的含义按照几十年来通行...  相似文献   

4.
也谈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与启良同志商榷孟庆仁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理论存在着教条化、公式化的理解。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又成了被搞得极其混乱的一个领域.启良同志《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一文(载...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 ,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 ,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 ,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他的哲学人类学的历史分期理论。他在这部著作中写道:“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  相似文献   

7.
肖映胜 《理论界》2007,2(8):23-24
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等概念不属于社会形态范畴,而属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社会状态”范畴。当前,学者对社会状态研究涉猎不多,本文致力于社会状态的界定、特征、与社会形态的辨析以及理论意义研究,从理论上准确地定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为理论指导 ,依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 ,分析了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形态 ,论证了我国目前选择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必然性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论文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的体现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巴里巴尔认为,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种断裂的关系,而不是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这是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误读,其实质是结构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存在着一种双维多级化的构造原则: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时间和空间双向维度上的划分原则;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原生、次生、再次生的多级化划分原则。辨析这一社会形态理论内在的双维多级构造,对于整合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整个历史哲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马仲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为了深刻理解它,有必要联系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马克思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揭示了社...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向互动、融合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起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得以探寻,其演进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前深入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既有助于在新的时空背景下推进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有助于分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的思想精华,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并讨论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划...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学术界》2013,(6):115-123,284
恩格斯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揭示了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社会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认的"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篡改,相反,正是这条道路所达到的科学见解奠定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同合作,社会形态理论诞生。因此,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出发制造任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社会形态理论上的对立不是阴谋就是偏见。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没有阅读过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前提下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透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列宁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围绕俄国东方社会的具体状况展开,从三大社会形态和人的主体性发展关系出发阐述与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实现是社会历史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同步性和非同步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依据这一理论,人们指出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一些新见解。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即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8.
确定研究单位是科学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维科、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只是立足于民族国家或文化与宗教的历史研究,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律.马克思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所确立的立足点,即“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能够自行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围、逻辑框架、目标选择和理论任务的基本单位.对此,需要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去理解,更需要有世界历史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国内外学术界在考察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时,发现马克思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提法,由此学术界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主要的是“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之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未有定论。笔者在这里要做的工作是,根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全面地考察他在不同时期对于社会形态演进问题的有关表述,认真梳理这些表述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努力达到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演进序列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对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表述,一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简称“五阶段论”,二是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从“五阶段论”到三大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反映了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