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代理问题下的Z成本与代理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华 《管理科学》2004,17(5):81-86
传统意义的委托-代理框架下代理人偏离企业目标的"畸形"行为在无代理问题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即使无代理问题,作为企业所有者的经理人也并不总是追求企业的利润或价值最大化.对这种无代理问题下的低效率额外成本做系统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企业主是自己经营还是寻求新代理人、是寻求高质量代理人还是低质量代理人、是否更换当前代理人以及寻求多少代理人等所谓的最优代理和相应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有关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过高估计公司信息质量条件下的连续时间委托-代理理论,并分析这种过度自信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最优补偿合同由两部分组成代理人的保留财富价值和代理人在合同存续期内的努力工作成本;而次优补偿合同由四部分组成代理人的保留财富价值、努力工作成本、风险溢价和未预期到的意外收益.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公司信息方面的过度自信偏差都将提高代理成本、恶化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委托人自己首先要在公司信息问题上保持理性,其次是要雇佣在公司信息质量方面同样理性的代理人,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都尽可能无偏地估计公司信息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Douglas函数的委托代理及激励机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代理项目好坏程度、代理人的代理能力水平、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三个因素引入到模型中,建立和分析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从不同的方面阐明代理项目的好坏程度和代理人的代理能力水平对委托代理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代理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过度自信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理人的效益工资和委托人的监督成本都不为0时,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将随着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减弱;当代理人没有效益工资时,代理人的过度自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不发挥作用.另外,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和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都将随着委托人监督成本的增大而降低,而且前者还将总是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和效益工资的增加而提高,后者虽然也将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的增加而提高,但并不总是随着代理人效益工资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训  曹国华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2):107-111,116
传统委托-代理模型都是建立在代理人纯粹自利假设基础上的,本文将公平偏好理论融入传统委托-代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委托人雇佣公平偏好代理人情况下的最优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公平偏好因素改变了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的许多结论,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仅是本文所建立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6.
牛中丽 《决策探索》2007,(13):45-46
一、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及两者关系 (一)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和内涵 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理性人"具有不同效用函数的条件下,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地发生,即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要求有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规范、约束并激励代理人行为,以降低委托风险和代理成本,这成为公司治理产生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7.
代理人间具有竞争关系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系统中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委托人(公司)对代理人(销售人员)的努力程度具有不对称信息,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努力程度,因而常根据销售业绩来制定薪酬激励机制.本文研究销售系统中具有多个代理人且代理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假设市场最终需求对努力水平敏感,且某代理人努力水平提高时,他可以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吸引对方顾客的条件下,建立了具有多代理人且代理人间存在竞争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到当努力成本、风险规避度、产出不确定性越大,代理人的风险分担越小,利润提成越低,越倾向于取得固定工资;竞争程度越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也随之提高;利用代理人之间的竞争可以使委托人获利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共同代理与独家代理的激励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品亮  陆毅 《管理科学》2006,9(1):47-53
比较分析了共同代理和独家代理两种代理模式的激励效率.通过两个委托人面对同一个代理人的多任务代理模型分析与两个委托人分别面对自己的代理人的代理模型分析,研究任务相关性对共同代理与独家代理选择的影响.通过代理人对不同任务的努力程度、委托人收益和激励效率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效率较高;而相对难以完成的任务之委托人更偏向于选择共同代理;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之委托人,其对代理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两个任务的互补程度.并将基本结论应用于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作为当今普遍民主形式的代议制民主,其运行机制反映的就是一种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行政人员作为政府的公职人员,处于委托代理链条的最终一环,扮演着终极代理人的角色。行政人员受人民委托,行使对国家和社会具体事务的管理权,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应是为了增进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人和委托人对于不确定的自然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概率,另外还考虑了自然状态对代理人努力负效用的影响,对委托─代理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使原有模型成为一个特例。通过一个简化的委托─代理框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代理人对自然状态的概率与代理人可能付出的努力水平有正相关关系,而且代理人和委托人对自然状态的概率对最优契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