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曾把“数”看作万事万物的本原。其理由是,数比水、火、气更具广泛性,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他还推论道,从“一”产生“二”,从“一”与“二”产生自然数,从自然数产生几何图形,从几何图形产生各种事物。对此,后人有的把它归为素朴唯物主义,有的把它归为客观唯心主义。孰是孰非,盖棺难定。这说明数的问题既是很普遍的现实问题,又是很深奥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他的这一思想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搞好微积分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搞好微积分教学王保全(南阳师专数学系)众所周知,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把数学式子与其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考虑,以“形”助“数”或者以“数”助“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法。微积分的全部内容几乎都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他者”是后现代翻译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文化翻译观、后殖民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都对“他者”进行过不同的阐释。文化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后殖民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弱势东方;而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女性自身。列举并评析几种代表性的“他者”论述,藉以透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过程,这对于当前语境下如何正确对待“他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比较全面的。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为政在人”,所以主张“举贤才”。他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对于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及如何培养人才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6):24-24
三(2)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绰(chuò)号班”,班里人人有绰号,什么“电线杆”、“柴油桶”、“黑炭(tàn)”、“奶油”、“刘老根”、“葡萄眼”等等,数都数不过来。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小明,他给全班同学都起了绰号。大伙儿挺烦他的,也回敬了他一个绰号:“刁(diāo)德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影坛,钟惦棐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他的《电影的锣鼓》重在一个“破”字;而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和弦论”,通篇强调的则是一个“立”字。他的“和弦论”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尽管岁月流转,他的“和弦论”到今天依然具有活泼、新鲜的思想力量,对当代中国电影创作及其产业化的推进,无疑依然具有很深刻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歌作为观察视角,本雅明把他关于大众“震惊体验”的描写当作19世纪的史实来看待,换言之,本雅明用这种体验方式来把握巴黎拱廊街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雅明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观点,认为它是一种重复的创伤体验,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对“震惊体验”作出深刻的现代性批判。在本雅明看来,“震惊体验”无法给予个体丰富的审美意义,要从“震惊体验”中真正获得解放,必然要以大众“经验”作为启示,回归到具有连续性的大众“经验”之中。本雅明之所以采取“震惊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大众的现代都市生活特点,与他本人敏感细腻的批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论郑板桥的绘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君子比德”、“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等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深入研究和探讨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最初信奉西方功利主义,到佛学,再到儒学;不管是哪一种选择,他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儒家和佛教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人世问所面对的困惑和苦难,在生命的终极关怀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援佛人儒”是可能的,是行得通的。梁漱溟是徘徊在“佛”“儒”之间的智者,他的文化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色彩,但归根结底,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主体仍是儒家的。本文试图对粱漱溟的文化思想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主要包括其人其思想,而侧重点则在于他对“儒”“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倍”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倍”表减量时,“减少几倍”意味着减少后的数值是减少前的数值的几分之一,或者说“减少几倍”就是用几除原数。“倍”这种表减量的用法,甚至在现在的主流媒体上也可以见到大量用例。“倍”表减量的合法性毋庸置疑,它是汉语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自然承继而非新生用法,也不可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认可、接受并且大胆使用以“倍”表示减量这种用法,是有历史根据的,表达上也是准确的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雅克· 克莱恩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完全超越了他的两位著名导师.但由于他本人近乎偏执地排斥学术名声和被人追随,因此其在学术界显得那样的默默无闻.雅克·克莱恩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学术,他关注于概念的形式化问题,将研究的示范对象定位于“数”,认为“数”享有对古代和现代知识理论的理解力的优先性,追溯了符号数字概念的非凡力量,揭示了一种哲学上的“不可理解性”,并将这种“不可理解性”与在规则的“契约”基础上归属于它的意义相关联,完成了在“数”的概念化中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但丁的《神曲》,在世界大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将“数”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神曲》通过数的精神媒介,深刻地表现了但丁那种强烈的人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思虑.一、关于数的历史回顾数的历史首先要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不仅论证了数学上的许多难题,而且还用数的理论解释宇宙万物。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大源”,万物均由数派生。没有数,人就不能认识任何事物,也不能思考任何问题。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用数的理论解释了音乐旋…  相似文献   

14.
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隐喻预先就构成了人们解释的基本“视界 ”即“先见”,人们只能是在一定的语言“先见”的“视界”内实现对世界的解释;因此, 任何解释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尼采的这些思想对哲学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 意义,并由此使他自己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前期的思想是以人道主义与进化论为基础的,他的生命美学观建构于此.他主张“尊个性而张精神”,表现出他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他提出“生命的路是进步的”,鼓励青年在创造新文明中让青春焕发出美.他提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光”,“发扬真美,以娱人情”,对艺术的价值、意义从生命美学角度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鲁迅前期的生命美学观与新世纪的人文潮流是相吻合的,对当今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人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心理描写的方法,即“心理隐笔描写”,该方法的特点是“自明”在前,“他知”在后,具有可以形成悬念、引发联想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量是高中新课程增加内容,它具有“双重身份”,可以象数一样满足“运算性质”进行代数形式的运算,又可以利用它的几何意义进行几何形式的变换.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辅助向量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数骑出微行。 从数骑: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的《古文选读》注释为:“有数骑跟着”;翻译为“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兵”。应进一步指出这里把“从”既训为“跟着”,又训为“带着”,一个词有正反、施受完全相反的意义,这在训诂学上称为反训、正反同辞、施  相似文献   

19.
宋濂的“为文”思想,继承儒家的文学理论,认为“为文”的任务与功用在于宣扬儒家之道,教化人民。为此目的.作家必须“养气”:加强道德修养。在论述“文”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时,他提出“文随”“其实”、“感事触物”、“江山之助”等观点,认为客观事物对作家的思想与写作具有积极作用。宋濂的“为文”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较少谈论“上达天德”之类的高妙话头,而是致力于探讨“耻德”,认为它是做人、立身之本。顾炎武还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耻德”的方法。顾炙武的“耻德”观对当代荣辱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