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日益受到教育学界、尤其是教师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合作程度的紧密、精神意识的同一性、归属感的强烈、社会团体的认同性等。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典型的合作文化中的学习型组织,这个学习组织要求共同体成员有共同愿景,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性的专业探究。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互主体性研究对推进英语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听评课作为幼儿园新教师主要工作之一,对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引导、已有研究借鉴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依托教师合作共同体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加强新教师听评课培训、规范新教师分工合作式听评课活动记录、以“名师面对面”为典范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合作性教师专业共同体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教育改革的成功,要求教师们冲出传统 "隔离型教师文化"的藩篱,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同事间、同行间、管理层与教育专家等各方的合作,建立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的对话机制,还需要学校构建合作性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环境,为教师间的精诚合作牵线搭桥,以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若干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都要求我们要深入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笔者在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具体策略: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努力构建培养优秀教师的成长环境。本研究试图为指导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可操作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是以教师教育为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将教师教育抛锚于共同体的脉络当中所形成的专业协作伙伴组织联盟。在大学、中小学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伙伴开展协作的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内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的多重身份等,都影响着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建构和完善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需要参与主体积极互动,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凉山州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探索和总结适合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将教师继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紧密结合的继续教育"4321"模式.实践表明: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自我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以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加强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加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是发达国家改革与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具体措施。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破解教师教育难题: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政府、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立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与新体系以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与议题。我国虽已积极开始该方面的探索,但在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加强密切合作并使其成为一种普遍化、制度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性潮流,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和推进,教师教育开始由综合性大学举办,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英国教师教育大学化变革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课程开发、实践模式、质量保证等,可以探析出我国教师教育应采取的实践策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更新教师资格证制度;确立并完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与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政府对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管理;开辟多层次及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与道德发展角度看,教师专业模型至少有四种,即学者专业型、养育者专业型、临床医生专业型和道德代理人专业型。每种专业型都有独特的认知目的与道德目的:学者专业型要求造就富有丰盈精神世界的学科专家型教师;养育者专业型重视学科与师生间的关联,强调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临床医生专业型以“适应性专长”培养为纽带,重点培养教师的情境性判断与探究能力,倡导创建民主的课堂生活共同体;道德代理人专业型关注教师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自我”的塑造。美国教师专业型划分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实践要善于兼容教师发展中的认知目的与道德目的,重点培养教师的优势专业品质,关注职前教师的专业型匹配,持续激励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以此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品质的迅速形成。  相似文献   

11.
"去专业化"思潮给传统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危机与挑战,削弱了教师教育机构的地位,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疑与批判。这也暴露出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证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惯习,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训练,其实践课程计划完整包括了对课程结构、教学实习内容、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实习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要求。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教育实践课程应当建构科学的教学实习内容与序列,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逐步获得;重视通过现场见习建立感性认识,为实习做准备;明确对实习教师评价的标准和预期;以过程管理与指导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实现实习教师、学校合作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共同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参与行动研究的两名ESP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以探讨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如何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带来教师对学生和对外语教学认知方面的改变;行动研究也带来教师行为的改变,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研究也发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自觉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因此,要加强教师对行动研究和教师发展的认识,优化外部环境,激励ESP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契合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诉求。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学生中心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实效不显著、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多元困境。解困之路径,一是以生为本,坚守基于学生中心的师范特色,优质资源配置向师范类专业倾斜;二是实践为重,提高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实效,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深度融合,丰富师范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协同推进,构建基于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联动机制,校内质量监测常态化,校外质量反馈持续化。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野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关照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形成系统思考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选择是:建立自主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式,开展五项修炼,在协作基础上学习、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英格兰政府针对国内中小学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学生数理成绩较差的现状,推出了"未来教学学者"(Future Teaching Scholars)精英教师培养计划。这一专项教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系统的培养方案、丰厚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以及明确的教师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吸引高质量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英格兰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数理学科成绩。英格兰政府为改善特定科目和偏远地区学校教师质量而开展的专项教师培养项目为我国相关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借鉴: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保障特定地区教师供应;提高师范生选拔标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它的办学必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匹配,但当前很多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中小学合作等措施改革教师教育,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培养培训相分离的弊端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遵照国务院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教育实习等活动,建立起高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使其相互促进。这既能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又能促进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务院提出的“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课堂学习研究对于形成教师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的改进计划之一,课堂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学校发展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对一节研究课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分享,希望在教师、研究人员和教育者之间建构实践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学习研究所具有的协作特征不仅为教师创造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价值观和信念,而且还为他们一起所经历的教学事件创办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适应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的基础工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其基本图景应体现"高质量开放、制度化协同、实质性联动"三个特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开放",需要建立基于相应标准的办学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生源质量的教师学历教育开放体系、基于学科发展的教师教育专业开放体系;推动实现制度化协同,需要建立师范专业招生"研判"制度、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师范生培养的法定义务和绩效制度,完善教师编制政策,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实现实质性联动,需要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基于"US模式"的教师教育者常态化交流制度,启动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把握并遵循公共属性、政治属性、道德属性、多样化属性这四个基本属性及原则。公共属性凸显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政治属性内含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道德属性彰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伦理,多样化属性则反映着教师教育的灵活特征,这四个属性统一并渗透于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全部过程、各个环节和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