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解释     
社会性行动:社会性行动是与纯粹反射性的、偶然性的行动相区别的。它有两个前提条件:1.行动者具有主观动机。2.有具体的指向(目标)。因此马克斯·维贝尔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性行动就是这样一种行动,它按行动者所考虑的动机与他人的行动发生关系,并在此关系过程中确定其发展的方向。社会性行动之所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种行动中包含着“意义”,并且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与联系,而对行动中的“意义”和人们之间关系的深究,是深化社会学研究、指导现实生活的第一步。群体性行动:所谓群体性行动并不是指某一群体成员的同时行动,而是指该群体成员由于受特定的群体情境和群体文化的影响作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行动。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他们在肉体上是分散的,然而在精神上和行动模式上却遵守着共同的规范,有着相互的联系。比如学生和工人,由于所处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的思想家们早就产生了人类的各个群体终会走到一起,实现“大同”的思想。因此,从古至今,“大同”国、“地球村”等概念便都出现了。但实际上,也只有进入本世纪的后半期,共同生活在这同一个蓝色星球上的我们人类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3.
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近期后苏俄社会的转型研究中出现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了个人认同不同社会群体和共同体的基本特征,这些群体和共同体包括种群或民族国家,社会身份地位或边缘群体等各种社会文化建构。很显然,这些纷繁多样、重重叠叠、共同拥有而且又很偶然的“认同”,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也为社会行动的新“行动者”的形成提供了新形态。在政治和经济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去过美国40多次,美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自由和创造性,它的制度空间、物理空间、地理空间都很大,能干的事情很多。世界上有一些地方,物理空间挺大的,但制度空间很小。比如我们有些邻国,进入它的国土手机要被没收,说话边上总有人偷听。而美国给人感觉制度空间无限大,这个社会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一宗旨的涵义是非常深刻的。一、“党的宗旨”是党作为群体的总体特征有人说:现在很多党员变质了,再提党的宗旨已无现实意义。这是一种带普遍性的理解错误。“坚持党的宗旨”主要是强调“党”这个群体对“人民”这个群体的服务关系,如果将这种关系变成单纯的个体对群体的关系,将会导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总体要求,这在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群体的党,完全可以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证明,我们党一直是这样做的。二、对…  相似文献   

6.
曾秀兰 《探求》2011,(3):107-112
从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看,群体心态在群体性事件中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在群体性事件中,群体心态在目标上指向同一,行动一致;认识上缺乏理性,轻信谣言;行动上易受传染,盲目从众;情绪上夸张狂暴,言行激烈。对群体心态的整合与引导,应做到:在事件潜伏期,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渲泄机制,及时疏通群众中的不满情绪,排放社会中积累起来的各种冲突因素;在事件发生期,要及时疏导聚集人群、加强信息公开权威发布、震慑恶意破坏者;在事件平息后,要注重培育公民精神,强化公民意识,塑造理性、开放、宽容的群体心态。  相似文献   

7.
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一种古老的社区模型,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通过群居生活获得生活资料,并在长期的合作生产与生活交往中,建立了自然的情感联系与心理认同,慢慢也就形成了本群体共同的文化习俗与道德规范。此外在共同的生活中选出群体的领袖,形成一定群体组织,来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8.
受阻的行为——《昨夜的月亮》一种试读姚玉民《昨夜的月亮》是一篇心理小说,这就要求不仅把人物的外在行为,而且把人物的思想活动了作为一种语言事实记录在案,以备分析。换言之:在本文世界中延伸着两个层面:行动层和思想层,后者的丰富补充了前者的单薄,共同组成了...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09,(1):11-13
当我们的眼含热泪看它们时,可能它们有的已经双目微闭,甚至就这样慢慢进入“梦乡”不再醒来。在那个异样劳碌的日子里,在那一片片随时可能呈现更大惊骇的废墟上,它们吐着舌头向人群回望那种眼神令许多人不忍直视。它们那顺滑的毛皮在瓦砾堆中,早已零乱不堪,它们流着血,脚趾间甚至扎着铁钉仍一瘸一揖别 蹒跚地找寻生命气息。灾难过去,祥和重现,我们可能会渐渐忘却它们的一个人极富个的名字,但它们的群体是另类的英雄,请别忘记它们。因为有一段岁月是它们和人类共同经历的,共同用生命祭奠的!  相似文献   

10.
“重生行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使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及相关畸形的儿童接受免费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民政部领导关心重视下,民政部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李嘉诚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共同合作实施了“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的冬天,早上醒来,手机上有朋友发来的短信:梅艳芳癌症引发肺部感染于凌晨两点五十分在养和医院去世。 上班的时候,走在广州的阳光里,我心中空落落的,我们的时代偶像,又走了一位。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不再造不可及。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行动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目前,备受国内外夫任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我们知道,自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又称“布伦特兰报告”)以来,特别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1994年9月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之后,“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纪转换之际的最重要命题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定义,所谓“可持…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人在江湖漂,怎能不挨刀”,现如今咱这大好的和平盛世里,还真少有什么腥风血雨的纷争让我们头痛.于是,“遭偷”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让不幸遇到的人烦闷不已的事情无辜损失的,除了钱包,手机、汽车甚至家里的物件,可能还有一些信心一些安全感、一些对于美好生活的坚持……  相似文献   

14.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姚文放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只有挑明了才觉得它反常,以至使我们不得不为以往对此竟习焉不察、安之若素而感到诧异。美学史研究便是如此。我们已经有了多部中外美学史,但只须稍加检索便会发现,它们大都是美学思想史,也...  相似文献   

15.
王雪丽  张光 《社科纵横》2008,23(11):57-59
课题组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论和公共物品两大理论假设的基础上,以北方某市为例,对体制内外群体在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体制内群体对政府施政方式的评价显著高于体制外群体;在必须共同消费的公共物品领域,体制内外群体的评价无显著差异;而在可以隔离开来并由公民独自消费的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领域,体制内群体的评价显著高于体制外群体.进而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关注的两大问题:其一,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惠及所有市民的事情;其二,今后政府应该着力向体制外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谈到四川灾区孤儿的社会服务,是让人心痛和沉重的事情。但是,我们确实需要面对这个群体,并借此机会彻底反思现行的孤儿社会福利服务。实际上,中国狭义的特殊儿童社会服务,一直是指民政系统通过社会福利院提供的针对孤、残儿童住院服务,也包括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时期的“五保”服务中的针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这个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两重含义:它既是城乡二元的服务责任归集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思路之一:树立并践行流浪儿童为本的救助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明确指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在这里,儿童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本”与“目标”。他们不只是成人社会价值实现的工具,儿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这件事情很重要,而在今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践。现在我国全党和全国人民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在提高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在讨论中,经济体制的总的方案在研究和拟定中,一句话,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准备中。我们搞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全面的考虑,要有计划地进行。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事情,不应该等到把理论问题都弄清楚,总的改革方案定下来,大家的思想完全一致后才行动。我们要抓紧时间来实践社会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刘红 《生存》2020,(11):0144-0144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工作,他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班主任工作,给每个单亲学生足够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中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最终的共同目标,特别是班里的一些一群弱势群体,例如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和行动上更需要来自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以此来弥补在家庭中缺失的那份情那份爱,如何利用自己在教育上的优势,让这些缺失家庭亲情的孩子们能感受到温暖,在老师的关爱呵护中健康的长大,成了现在德育工作中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辉 《社会》2008,28(1):97-97
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城市社区选举中为什么会出现积极分子?这个群体有什么结构性的特征?他们在社区中的行动逻辑是什么?通过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以楼组长群体为核心的社区积极分子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报酬,社会报酬的获得程度决定其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追求社会报酬的积极分子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