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指出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存的问题后认为,应该用一种新的范式来取代原有的范式。这种从社会学的角度新构建的范式的主要特点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围绕着政治体制的三要素(政治规范、政治群体、政治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必须把政治体制与政治生活,以及把政治体制系统与其他社会体制系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范式。从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的“空间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崭新的空间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其“空间范式”的提出进行了必要的知识积累。“空间范式”凸显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的理论特性,旨在透过“空间”的维度,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空间范式”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凝聚学科共识,培育知识信念,整合学术资源,建构更加专业的话语体系,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既肯定思辨研究的意义,又肯定注重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普遍定律和演绎说明的价值,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包含的经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独特的意义系统以及假设演绎和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客观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就必须根据具体研究情境,有选择性地实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长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在“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启发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望取得“范式新解”,从本体论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重构、实践视角切换以及多元学科融合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学科视域的转变;从认识论维度看,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运动与外部环境变迁,全面审视范式困境,有助于强化与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底蕴与生成逻辑;从方法论维度看,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缺陷,以此为突破口精准治理系统缺陷,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优化。借鉴新教育学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谋求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新范式的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的今天,社会思潮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全面化和深入化都对学科的新形态和新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形态与范式转变依赖于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转变以及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的革新。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新范式要结合当前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问题,通过深入的探索形成新的研究形态。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实际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出发,综合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与新范式,以期推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清理总结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现有的几种研究范式,提出了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必要性及其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判明历史方位、准确捕捉中国问题是基础,深入揭示中国问题的世俗基础是前提,凝练核心理念引领政治生活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围绕传统政治观念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运用多学科方法,形成了价值取向不同的研究范式.抽象研究与评价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存在重大缺失.只有历史地解读文献,依托政治哲学的原始事实,分析主要概念、范畴、命题与判断等的逻辑内涵,梳理主要概念、范畴、命题与判断等之间的逻辑联系,才能完整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
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社会语境具有内在关联性。由于社会语境的关系,使得20世纪的易学研究范式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式样。20世纪的易学研究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研究范式:以史治易范式、唯物史观范式、经传分观范式和综合交叉范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易学研究的方法更新、思路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然,这些研究范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曾军 《人文杂志》2006,(2):99-103
在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有两个基本的范式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人文主义范式,一个是科学主义范式。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时,都市文化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未与之同步展开,对之作出积极回应的是来自文学艺术和人文学术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范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带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日渐成形,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刺激了都市文化研究科学主义范式的兴起。但是,这两大范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土文学研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革命范式、“新启蒙-纯文学”范式、“现代性反思”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的生成,都内在于时代政治之中,都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在一段时间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种范式及其背后不同的政治文化逻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研究的内在张力与矛盾。今天的乡土文学研究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拓展研究视域,整合经验,补齐不同研究范式的短板,真正实现对“启蒙/救亡”“文学/政治”等二元解释架构的超越,重建乡土文学与历史肌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特纳的边疆学说改变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欧洲起源观,转而从美国西部边疆的拓殖中寻找美国特性的根源。特纳对边疆、地域和地区的研究建立了地理和历史关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观念不同,不应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中国的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关注“中心—外围”和“缓冲地带”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边地区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和演化经济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分析范式,在政策分析的对象与本体论预设、基本假设、分析框架与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新古典范式是在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数量型经济政策分析,演化范式则是在附加了过程约束的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创造的质量型政策分析;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作为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进行经济—政治整合分析的努力,分别揭示了政策形成之政治过程的不同特征,故其经济政策分析体现出很大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是哲学范式的一个研究取向和重要内容。问题范式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和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首先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问答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表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在问题范式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视野。  相似文献   

14.
博弈论源于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分析理性个体间策略互动的、实质性的社会科学范式,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政治学者运用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分析方法和数理模型进行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经过了试探期、成型期和常规科学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理性选择、演化分析、经验主义、分析叙事和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分析路线,在策略投票、政治联盟、国际关系、宪政与法治、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公共物品供应、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以及道德习俗演化等一系列理论议题上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理论创新.如何有机地将权力这一政治学核心分析要素纳入分析框架,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体范式与社会学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并分析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三种主体范式:信仰事象范式、象征/文化范式和社会过程范式。通过对以往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的批判性检讨,本文指出了社会学超越目前主体范式的可能途径,即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剖析民间信仰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其它多对复杂关系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史学界对"范式"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在对"范式"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这两大理论范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斥与取代关系.每一种理论范式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不同范式的竞争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宽容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现象与基本事实,也是衡量现代政治民主的重要尺度,加强政治宽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当前政治宽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形成了"制度"、"意识"、"文化"和"行为"四个理论研究向度和"共识"、"共存"、"权宜之计"和"现代性"四种理论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宽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检视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农村政治学研究有三个流行的基本范式,即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但是,这三个研究范式都有其局限性。未来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应当向多元拓展:一方面,它应当从社会视角向国家视角转换;另一方面,它应当从宏大、系统、必然、普遍等系统世界的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中走出来,从科学的真实走向感觉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微观权力分析、话语分析及日常政治分析范式,对于再现农村变迁的变动性、片断性,呈现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十分有益。微观权力分析是一种关系/事件的分析方法,它放弃了现代理论所使用的表层/深层模式和因果模式,以这种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方式来观察农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社会运作机制在微观技术层面得以显现;话语分析同其他各种"传统的"分析相区隔的是,它并不对特定的问题提供各种绝对的答案,而是使研究者能够认识到隐藏在一个特定"问题"背后的各种状况,意识到该"问题"的"本质"与它的"(各种)解决方案"本身乃是基于它的各种假设,正是这些假设使得那个"问题"得以存在;日常政治分析则着重于从理性回归到生活世界,主张从日常的具体的行动去思考制度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经历了多重逻辑过渡,并实现了范式转换:威廉斯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再诠释颠覆了生产范式的理论前提,并为斯图亚特.霍尔回到葛兰西的“接合”理论提供了分析基础;霍尔在强调主动文化过程的同时彻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解模式,为伯明翰学派转向微观政治学文化研究维度作好了理论准备;费斯克则在伯明翰学派理论的逻辑基础上以微观政治范式遮蔽了文化研究的生产范式,因而在总体上逃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