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贵州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分析了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分层的影响,并运用灰色模型对二者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分层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使得从事体力劳动职业人口占有绝对数量,这已成为人口职业高移化的严重障碍。因此,加大教育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当前贵州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族际差异。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总人口和汉族人口比较,目前6岁及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中,未上过学和小学的比例高,而初中及以上的比例低,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技能劳动力比例都低。从族际差异看,静态地看,除了未上过学(含扫盲班)外,基本上是教育程度越高,差异越大。动态地看,从2000年到2010年,55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差异中,差异在扩大的是未上过学、小学和研究生,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及大学本科的占比的差异在缩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在缩小。文章认为,民族教育政策、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人口受教育程度族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继续加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我国人口受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大多是通过衡量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教育基尼系数,分析教育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和作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测度一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离散程度或人力资本结构,而教育方差的研究方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国1987-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可考察教育获得方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生产函数是凸的;给定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各种教育水平上的人口分布越离散越能推动经济增长.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政府应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2—2002年台湾地区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对台湾失业人口①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静态分析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构成并考察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及差异,动态分析和描述这11年来台湾失业人口的变动状况及发展趋势。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台湾当局执政角色的变化也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阻力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约束效应。研究发现:空间差异下,城镇化进程受水资源约束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和湖北、江西、北京、上海等地受水资源约束明显;时间差异下,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约束效应存在阶段性,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约束效应减弱或不存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约束效应则增强。水资源约束效应还受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对基础设施完善的城镇影响较小。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注重城市内涵,协调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和节水护水意识,降低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约束效应,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201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探讨人口流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在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对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人口流动低于门槛值时,合理的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在门槛模型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等控制变量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丰富人口流动及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创造吸引劳动力的优势条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普通面板最小二乘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集聚、工业集聚与生产污染、生活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AR、SAC模型对本文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污染在地区间存在"高高"、"低低"聚集的现象;工业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在引入空间相关性之后,生活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人口集聚对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的影响存在分异的现象,忽略空间相关性会高估人口集聚对工业污染的影响,人口集聚主要导致的是生活污染,而不是工业污染;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工业污染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活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工业污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生活污染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环境管制对两类污染都有显著的改善效应,但对工业污染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工业污染没有显著的改善效应,但对生活污染却有显著的改善效应。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对污染的分类治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口与工业的适度性集聚、地区污染的联合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六普"数据对新疆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新疆人口生育水平与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执行情况、妇女受教育程度存在高度相关性,而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水平之间却是中度相关关系。这与目前有研究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经济较发达东部地区的生育率有显著影响,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明显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省焦作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对比已脱贫和未脱贫人口的收入差距,并就两类人群在受教育水平、年龄、家庭规模、工作时间、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使用Probit模型检验了影响人口脱贫的因素,使用OLS分组检验了造成脱贫人口和未脱贫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未脱贫组中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受教育水平低、工作时间短、工作区域集中于县域内、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进一步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脱贫、未脱贫两类人群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发现已脱贫和未脱贫组收入差异的75%归因于禀赋回报差异,可解释部分中,家庭规模、工作时间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组人群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保障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提升家庭劳动力素质是促进人口脱贫的关键,应增加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机会、为其提供劳务输出的渠道,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湖北农户家庭人口年龄分布呈现一种典型的"M"型,这预示着在未来10-20年湖北农村会有一次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但新的生育高峰对未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程度明显要较上一高峰小得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婚嫁行为也发生着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初婚嫁年龄明显反弹,婚姻倾度显著增大,通婚半径也相应加长.尽管这一结论在民族间、村落间有些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导致农民婚嫁行为变化的根源主要来自农村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我国城镇住房状况与人口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受人口状况因子影响较大,其中性别比和人口年均增长率对自有住房拥有率有反向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对自有住房拥有率有正向影响;专科以上学历在校生人数作为唯一影响因子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同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改进熵值法,从文盲率、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方面构建综合指标,对我国五普和六普数据中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县域空间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国民受教育程度综合评价中,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权重最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次之;空间四分位图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县域空间格局具有集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呈减弱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表明国民受教育程度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演变形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德昂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德宏、保山、临沧等州市,属于"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德昂族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则逐渐降低;人口性别比例趋于平稳,人口婚姻状况稳定;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人口类型处于"传统型"后期渐向"现代型"迈进。从纵向维度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教育状况和医疗条件改善,生育观念转变,为德昂族人口变动注入了活力。从横向维度来看,德昂族人口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福建省2007年有关人口数据,选取户籍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指标,对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不同类型户籍迁移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户籍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省内迁入作用显著于省外迁入,而省外迁出产生的资金回流对流出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又会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本文根据第4次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以及手工汇总资料对安徽省的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作一初步分析。(一)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都表明我国各省区金融排斥程度状况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为研究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Tob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的省际差异受地区工商业化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住房拥有状况、信息技术水平、地理特征、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根据计量结果,文章提出了要破解金融排斥难题需要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提高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之后用协调度指数模型,对陕西省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2年,C(P/E)一直大于C(E/P)———经济发展阻滞了人口结构的良性发展;2003—2010年则相反。总体而言,1990—2010年,陕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指数属于初级协调和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是研究农民工就业的核心之一,备受关注。从实际调查的566个农民工数据出发,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技能专长、外出务工年限、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技能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就业能力,即年龄越大、技能水平越高、外出务工年限越长、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以及接受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高;而性别、受教育程度、村域经济发展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养老负担和政府推荐就业等对农民工就业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