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转喻与回指现象的整合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现代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它对名词回指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凸显原则以及语篇转喻模型可以建立回指的转喻认知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名词回指进行认知阐释,能清楚地揭示名词回指语与先行项之间的认知转喻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加深对名词回指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对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间接回指是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较新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其全面、系统的分类应该根据先行项、回指项以及先行项和回指项的关系三个标准来进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间接回指的阐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参照点转喻模式可以同时解释先行词为转喻的回指问题和间接回指问题,这两种情况都以转喻为基础,都需要运用转喻思维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3.
深层回指不同于表层回指,其回指项由语境和语用因素控制,在句法范围内无法解决,需要结合认知语境进行语用推理才能确认深层回指式中回指词的所指.对三种深层回指分别进行了解释,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回指时的偏重,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关联对于深层回指的释义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喻和回指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转喻和回指的认识。在常规关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对转喻回指中源域、目标域和回指语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常规关系下转喻回指的同指关系通常建立在目标域和回指语之间,如果在目标域和回指语这种非常规关系中建立同指关系,必须使用模糊常规所指或/和强化语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阐述了转喻的本质,并运用Fauconn ier提出的空间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和研究转喻认知语用,认为转喻认知语用推理是在空间映射视角下的概念整合,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多层次转喻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其语用推理功能.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转喻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直接和间接转喻链关系;多层次性是自然语言中转喻的基本存在特征,而不同层次的转喻链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基本路径和必要前提,是转喻实现其推理功能的基本手段.高层面的转喻推理通常建立在低层面的转喻推理之上,但有时前者也可以成为后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经分析表明,回指式在话语中的推导受到语法、语义及语用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句法规则是受话者理解照应关系必需的常识,也是一种验证手段.此外,使回指关系成为现实并得以确定的因素就是语境,因此,语用分析是深层回指推导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陈平(1987)关于回指的分类,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是其中一类。它指的是无回指语的回指。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转喻的角度探析英语语篇中的零形回指。本文将从四方面讨论:(1)零形回指概述;(2)构建转喻的语篇模式;(3)零形回指的转喻研究与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在写作文章中,回指都无处不在.在发话者、受话者、先行语和回指语等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还受到语篇长短、语境、语用、可及性、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发话者表意不清或受话者的理解偏差都会造成回指释义结果的不同.这一语义输出的过程不仅基于语言运用之间的这种表层关系,更是深入到言语心理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层面.本文将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出发,以间接回指为主线探究日汉指示代词的回指现象,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间接回指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介绍Ariel的可及性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认知推理在深层回指确定中的功用,指出深层回指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语篇接受者的认知思维,其指代的确定是语篇接受者运用认知结构中有关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和世界知识进行推理的结果.不过深层回指的确定有时也有失败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深层回指可及度所致.  相似文献   

11.
“框棂关系”是廖秋忠针对汉语语篇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名词性成分而提出的语篇关系理论,王军将该理论框架扩展为不受语言形式束缚,两个语篇成分在概念层面相互照应的语篇关系。研究表明,扩展后的“框棂关系”理论能够用于对模糊回指现象的统一释义,只要先行项能够为回指项构建合适的认知框架,通过认知推理过程激活恰当的棂,语言层面模糊的回指同样能够顺利完成释义任务。  相似文献   

12.
间接回指的分类及其解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语篇都不能离开语篇使用者而存在,含有间接回指现象的语篇也不例外。因此,对于间接回指的现象不能仅从文本本身加以研究,更要从语篇接受者处理语篇的策略及其心理表征等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探究语篇连贯的根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具有长距离照应的特点,即"自己"可以跨出本身所在辖域寻找先行语.而从组合性原则看,"自己"与候选先行语之间的照应有强弱之分,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句法、语义、认知等多个因素,即"自己"与先行语之间的动态照应受句子的各个成分及连接这些成分的规则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代认知理论认为转喻是概念上的相关现象,体现的是一种邻近关系,人类的认知思维具有转喻性特点。客观世界的符号化离不开转喻机制,转喻的替代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语言符号音义的结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和命名过程中转体与喻体的选择等都是认知规律作用下基于客观的主观认识结果,反映了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零代词主要回指主语和主题位置上的指称对象,弄清它在什么情况下回指宾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有助于先行语的识别。语料分析发现,指向宾语的零形回指有四种类型:(1)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主语;(2)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宾语;(3)先行语和零代词为同一小句中的宾语;(4)先行语和零代词为主句的宾语成分和从句的主语。又分为同层次回指和次层次回指。同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同位且不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次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异位和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这些可分析性有助于指向宾语的零回指的识别及与指向主语的零回指的区分,可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中零回指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许余龙教授的高可及性标示语原则对零形词回指显性的名词短语具有极高的概括力,但用该原则对汉语诗歌中的零形回指加以验证时,发现零形回指词回指的名词短语常有省略现象。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指出无形名词短语也可以充当回指语的先行词,当且仅当该名词短语的语义内容能够通过语境补全并具备成为篇章主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搭桥参照是指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参照形式。在这种参照中 ,照应语的理解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实现。本文分析了搭桥参照的命题类型和结构语义特征 ,介绍和评价了Clark的问题解决方法 ,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