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9年的中医存废之争,不是简单的学理讨论,而是中医界为谋求自身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抗争。这场论争不局限于中西医学理之是非,而是扩大到思想文化范围,甚至提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尽管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未根本消除,但在中西医两大阵营对峙、冲突与融合、调适过程中,中医逐渐走上了自我革新与科学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内涵,概念抽象、宏观,无法找到物质基础,也难以量化。中医无论是通过西医学等的还原法还是系统论等的综合法都难以实现现代化,这是由于中医自身固有特质使然。从中医发展史看,无论是中医界、中西医结合界还是其它学科界的研究成果均未见到有现代化的迹象就是印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西医的并存、冲突、交流、互补构成了中国医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通过梳理近代中西医论战中的思想流派,可以发现医学论战深层地体现出了玄学与科学、传统与创造的对立,彰显了文化异质的冲突.中医在面对西医的冲击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性、民族性、主体性以及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今天,反观中西医论战,承认不同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对话代替对抗,有利于构建现代性的医疗体系,实现中医的文化自觉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周仲瑛(63):(2)试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术价值与时代价值蒋宏宾(64):(2)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一)——南京“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论坛”综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室(125):(3)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贡献金鑫(130):(3)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二)——南京“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论坛”综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室(187):(4)专家论坛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反思与展望吴勉华(1):(1)中医儿科…  相似文献   

5.
伪满时期,在日伪的殖民政策下,东北的中医文化、中医医术、中药行业以及中医界人士受到严重打压和奴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几乎中断.有压迫就有反抗,在中医界人士不屈不挠的联合斗争下,日伪政权被迫重新审视中医文化,恢复了中医考试制度,重新开展医学教育,才使得东北的中医药事业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和前行.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指出了它们的各自特征、存在方式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她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围绕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废止”、“否定”中医思潮的再度泛起,分析了其产生的文化及其认识论根源;分析中医学发展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指出了它们的各自特征、存在方式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她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围绕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废止”、“否定”中医思潮的再度泛起,分析了其产生的文化及其认识论根源;分析中医学发展面,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试从中西医论争看近代知识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论争由来已久,但甲午前多限于学术。庚子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引进、训练西医人才,置中医于不顾,中西医政治之争初见端倪。民国后,中西医论争从学术至文化再到政治全面升级。通过对中西医论争的历史考察,在全面分析时代特点的前提下,对中西医论争对立面两个知识群体的文化教育背景、政治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其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并从中医文化的角度加以阐释,认为中、西医均为自然科学,两者在研究对象、观点、方法和手段上具有“可通约性”,且存在对称互补性,从而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提出需从增加中西医结合管理和投入;弘扬中医文化,加快中医现代化发展;改革中西医结合教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加强中西医间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尝试以西医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协调发展等六方面予以重视,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肇始于 2 0世纪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中医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诸多与西方科学不同的特征。随着 2 1世纪的生物医学的发展 ,将会发现人类对自我的研究不能完全做到“物我两分” ,中医学术的诸多难解之谜将被揭示  相似文献   

11.
侨讯乡情     
六朝文化与《文心雕龙》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 2001年10月19日,由江苏省炎黄研究会、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市博物馆协办的“六朝文化与《文心雕龙》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六朝,既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乱的时代,又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六朝文化,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六朝的都城南京,不仅是六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而且还是这一时期我国主流文化——汉文化的中心,当时南京人文荟萃,  相似文献   

12.
从"学"与"术"的关系谈中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科学,中医有"学"与"术"的分化程度不高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中医发展要从中医学术特点出发,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深层原因。对于学术来说,具体的观点和思想深深受制于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得到深刻的说明。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现象、观念不同,而在于这些现象和观念背后的话语体系不同。与古代汉语体系和现代汉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学术话语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和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两种类型。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从先秦至秦汉、从魏晋到明中叶、从明中叶到晚清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学术话语的主体还是传统方式,但增加了异质的东西,这种异质并没有动摇中国传统话语的根基,异质只是作为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医对于疾病的认知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学文化水平的需要,提出了中医理论的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针对中医的发展趋势,将中医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中西医整合阶段、中西医结合阶段、中医现代化阶段和现代化中医阶段(新医学).并提出了中医完整的诊疗体系--病下辨证理论及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古代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近来有人声称要废除中医,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文化遗产,它是不会消失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可望成为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新世纪在中医学面临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尤其是中医院校)要重视中医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认识中医,传播中医,促进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55年成立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拥有300多名高级医务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我国权威的中医药科研和临床治疗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不仅是祖国中医界的领头羊,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在国际传统医学界有很大影响力。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组成部分的郑州血液病临床基地,是国内外闻名的中医血液病治疗的专属区域。该临床基地是一家集中医血液病研究与治疗为一体的医疗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先进,住院环境优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强大实力为该临床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该基地在学术、业务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认识世界的是非标准,是中医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所有中医药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古今中医药学者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药事业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医药行业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凝练并认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坚守中医特色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习主席和党中央中医思想和政策,引领中医药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工作。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应发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并明确“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基本原则,强化中医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医药实践中落细、落小、落实,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学术命题进行解读,提出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这把“钥匙”是由中医药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共同打造的;中华文明复兴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复兴,中医文化恰好全方位满足了这一要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两个维度,对中医文化和儒释道文化进行比较,提出只有中医药学而不是其他学科、学派能够担任“钥匙”的职责。并以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例,说明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中华文明永恒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疑虑到认可、接纳,基本构成了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轨迹。到了近代,中医界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西医的冲击,通过研究和比照,取开放的姿态认可与接纳西医,并试图通过“汇通”中西医精华,寻求中国医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