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域尺度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全国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东部、中部、西部所辖省区的区域数据对三个区域进行逐个检验,分析这种关系在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不同表现。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区域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创新水平为基础。通过对我国1991-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创新集聚与收敛检验,发现我国省域创新集聚与收敛均呈先发散后收敛的态势,但收敛过程中不同省、市、自治区作用不同。利用倍加统计标准误逆推的动态随机冲击模型对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冲击效应进行比较,发现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省市冲击效应显著,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较快。我国空间上呈创新初始区域、创新加速区域、新兴创新区域与深度创新区域四层次并存格局。科技强国建设中要根据区域所处的创新阶段分层合理确立不同省市创新功能,协同推进区域创新,为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奠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由投入、产出、技术扩散与经济绩效、环境等四个方面构成。通过对泛长三角4省1市以及7个重要城市2009年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中心城市是科技创新资源和产出的集聚之处;(2)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优势不够明显;(3)江浙两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4)安徽、江西两省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6-2011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面板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序列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分为四个层次,并对相关城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山东省各地市有效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文以我国29个省(区、市)文化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银行信贷、股票融资以及金融支持效率等方面研究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水平整体上不高,主要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并未充分发挥其支持作用。与此同时,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银行信贷和金融支持效率作用明显,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受股市影响较大,而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依赖传统的信贷投资。  相似文献   

6.
金梅 《青海社会科学》2013,(4):62-66,51
本文以集群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采用2011年截面数据,从科技和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三方面,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业集群发展环境因素进行测度和比较,以期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业集群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论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至2012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分析"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高、中部低、西部最低"的逆地势阶梯分布状态,优质协调发展地区仍未出现。依据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以及"两化"协调度,将"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类型划分为协调区、磨合区、拮抗区和失调区,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初期间,拮抗区的分布范围大幅缩小,磨合区已经取代拮抗区成为分布最广的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人口与发展的热点问题.有必要采用2014年我国农村养老资源的有关数据,选取衡量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18个指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农村养老资源总体供给情况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我国各个省、市、区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分类,最后针对性给出提升各省、市、区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体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3—2005年的数据,我们建立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计算了金融业集聚指数。通过ECM模型证实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且金融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业集聚指数的分析结果是金融业集聚指数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金融业集聚程度降低,金融业的扩散程度有所提高。因此,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构建振兴东北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全面分析了西部各省(市、区)“十一五”以来的产业结构、工业及重点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从产业发展思路、工业、农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个方面对西部12省(市、区)的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各省加快资源性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压力增大、服务业发展竞争加剧、区域产业合作成为趋势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燕 《浙江社会科学》2015,(1):62-70,158
本文基于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31个地区技术创新的区域关联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关联效应,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很强的趋同效应与截面相关性,而且,不同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部地区是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技术创新均值、研发人力投入均值、研发资本存量均值对技术创新变动存在显著性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出很强的趋同效应。东部地区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创新水平的贡献率比中西部地区要大,中部地区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创新水平的贡献率比西部地区要大,而且研发人力投入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率比研发资本存量要更大。  相似文献   

12.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近年来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评价公共部门管理效率和项目投资效率的先进的分析工具。本文运用DEA方法,通过建立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31个省(含直辖市和自治区)2008~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综合效率不高,并有显著地区差异,这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作用所致;我国大部分省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规模无效的状态,且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区在逐渐减少,规模报酬递减的地区在逐渐增加。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科技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建立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年安徽省各地市的农业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状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对DEA无效地区进行投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整体水平一般,区域差异明显,只有黄山市实现了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投影分析发现,农业科技经济投入指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农业财政支出指标的冗余率相对最低,专利申请量指标产出严重不足,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单投入多产出的随机成本前沿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4 - 2009年相关数据测算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成本效率值,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我国31个省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成本效率平均值达到74.28%,但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主要源于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效率在2000年以后的大幅下降,并且各地区政府效率的差异逐渐增大;(2)从东部至西部,公共服务成本效率均值呈现递减趋势,而地区内效率分散化程度递增.各省份的效率大致呈现平稳、有界波动和不断下降三种趋势.不同省份的差异表现,受到地区人口分布、地质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影响.(3)人口密度由于对公共产品服务供给的规模效应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人均GDP的提高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小规模政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赋权法,对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各区域综合得分时序变化明显,西南地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其中,山东、广东和河北等省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有所下降。(3)从各区域创新要素得分看,中部地区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浙江省创新产出效率较高,内蒙古、河北等华北省级区域的创新贡献水平不断提升。(4)各区域应通过鼓励区域间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措施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体育产业+旅游”的融合模式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融入绿色驱动因素,形成互补互促,互促互进的联动效应。为论证“体旅融合”是否对乡村振兴产生内在耦合价值,本研究构建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我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对乡村振兴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不断变化且呈现高度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乡村振兴有显著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呈现先递增后下降,但在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持续递增的趋势。据此,本研究提出创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多元有机融合模式,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协调发展;加大投入乡村体育旅游的建设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便利的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对体育与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政策影响效能,构建体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全国已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00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在活跃国民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障碍,一部分经济协作区难以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定与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将要求我们重新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区域经济合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景云祥 《兰州学刊》2007,(10):72-75
内部化和集群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两条基本路径,农业产业化中选择何种路径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定条件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这需要基于区域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产业化路径.农业产业化的路径,可以是从内部化路径到集群化路径循序渐进发展的,也可以是在从内部化向集群化演进中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农业产业化中应相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到底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经济学、最优化科学、交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交通运输作为投入要素,以宏观经济产出作为产出因素,就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运输效率进行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的测度研究.通过研究,不仅确定了各地区存在交通运输效率差异,而且确定了差异存在的根源.由此,对交通运输效率偏低地区如何提升其能力给出了从分省际到分区域,直至总体的提升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区域比较视角,采用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东、中、西区域利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VEC)的方法就公路基础设施对我国城镇化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影响城镇化的等级公路不同,影响城镇化的公路等级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低等级公路无论在任何区域都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2)不同时期影响城镇化的等级公路并不相同。东部地区高等级公路短期内对城镇化的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对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低等级公路对我国区域城镇化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且低等级公路短期内对我国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