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对已有的编辑观和编辑概念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应建立精神生产-文化传播-媒体创构的“大编辑”观念。在这种大编辑观下的编辑概念应是:编辑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系统中对精神劳动成果进行组织、选择、优化、组合和缔构传播媒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的艺术性因素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编辑艺术是编辑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普遍性的高度审视,编辑主体即为最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共性特征和普遍概括性的编辑集合体,即社会主体;能以此抽象出各类媒体中从事各种编辑活动的人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升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主体属性与编辑活动原理。编辑主体论不是编辑个体论,不是编辑群体论,也不能替代编辑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编辑形制的发展与物质技术进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编辑工作的内容构成、工作方式和编辑工作存在的状态称为编辑形制 ,由此分析了编辑工作的孕育、产生、变化与物质技术进步的关系 ,指出当媒体制作的物质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时 ,编辑形制便有新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条件下 ,新的编辑技术手段将改变传统媒体的编辑形制 ,网络出版的兴起将产生出新的编辑形制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编辑选择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编辑选择的社会的、来自媒体内部及编辑个人的因素,指出:社会与媒体组织应为编辑提供适宜的环境,充分发挥其选择职能;而编辑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能对作者与作品稿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或不同的考量。本文作者在考量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编辑的自身修养、编辑的审美观(政治审美观、科学审美观、艺术审美观、道德审美观)诸方面的基础上,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的一些基本特征,给出了编辑对编辑实践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自媒体时代不请自来之际,传统的编辑角色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而呈现出新的变化样态:一、自媒体时代的编辑不把改造人性当成生活的前提,而呈现出角色公民化趋势。二、以自媒体文学为例可知编辑角色公民化,符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人性原则。提出"自媒体时代的编辑角色公民化趋势"这一议题,旨在探讨21世纪的编辑出版业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编辑职业,其文化生产及审美创造价值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8.
编辑选择的过程是编辑主体在一定编辑思想支配下,通过对客体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媒体的经济收益作出综合的评估,当总体价值大于或等于编辑选择的心理临界值时,客体才可能被选用。编辑选择的审读心理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编辑的审读情绪。因此,编辑需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建立相应的心理准备机制,调节好编辑工作情绪。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编辑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呼唤摆脱束缚的编辑 ,同时 ,对编辑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笔者认为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 ,编辑创造性思维愈来愈重要 ,以创新意识编辑创新新闻 ,才能使报纸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极为复杂,必须从编辑活动的现实变革中辩证把握,从编辑活动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分析;编辑创造性存在于所有媒体的编辑活动之中,渗散于整个编辑活动系统,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编辑创新又与科学创新、自主创造等不同,其体现自身内质的特征表现为依附性、相关性、隐匿性和中介性.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编辑学也要一方面从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编辑主体特性三点来开展编辑学创新教育;另一方面要从编辑学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编辑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党史通史编撰成果历来是衡量党史研究水平和党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指标。若追根溯源,1951年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有关系统编撰党史通史的起点。胡乔木编撰党史通史著作的实践逻辑,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间所参加的党史研究活动。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编撰范式主要有:开创了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的先例;对重要党史事件和党的会议等作出了评析;奠定了党史分期的理论体系。在回顾党史通史编撰的历程时,学界要全面认知胡乔木开创的党史通史编撰范式对其后党史著述书写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强调编写跨世纪新教材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完成<金工实习>(机类及近机类用)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论述了编写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总结新教材的基本特色,并提出了建议和设想.教材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必将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16.
编纂《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编纂《中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小结,共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是简述《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编纂过程,二是对《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质量的基本估计,三是保证《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进度的措施,四是《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后续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7.
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分析了编辑目标的功能及要求 ;提出了编辑过程优化的四条标准 ,即整合标准、动态程序性与稳定性标准、适应性与反馈性标准、信息标准。认为编辑目标的优化与编辑过程优化具有内在联系性 ,目标的优化制约着过程的优化 ,而过程的优化需要服从目标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部首编纂法源远流长,由最初的文字学表义部首法逐渐演化为辞书学的检字部首法,再改进为偏旁笔画法,而偏旁笔画法又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汉字在不同字书辞书中或被列在不同的部首和笔画之下,呈现出曲折的变化。关于汉字部首编纂法的历史发展,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甚至有某些无根之论为人们所习焉不察。研究这个问题的难度不在于理论的深奥与方法上的技巧,而在于对原始文献的几乎穷尽的搜寻与科学的分析。其探讨的价值是,正确展示适应汉字特点的民族化辞书编纂法,有助于各国汉字学界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字典编纂史,提高运用之效。  相似文献   

19.
李雪云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42-43,61
本文从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出发,指出了高校档案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1,21(4):25-29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坚持资治、创新、求真三项基本原则。资治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传统史著编纂的灵魂。创新原则要求编纂史著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造新的编纂形式,更新编纂内容,提供新的历史现点,是传统史著编纂的生命。求真原则要求编纂史著必须广泛搜集和精审考证资料,如实地揭示人类活动的基本轨迹,追求真理,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为资治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是传统史著编纂的骨骼。三项基本原则推动了传统史著的编纂工作,保证了史著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