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法家那里,君道关系显示为:道对君有论证、规范和评判作用,君则应以道为依归,故而只有"体道"之君才是明君。以君道关系为视角,将法家"智"论的探讨聚焦于君主之"智"可知,法家主张"大智"。这种大智表现为,君主"去好去恶""虚静",保持客观冷静的政治头脑,从而成为一个颇富政治理性的政治人,进而合乎"道"地运用势、法和术,最终臻于一种合乎"道"的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反对任何私人感情对政治的干扰。可是法家大智论只是一种空想,因为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体道和守法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论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与仁政学说的本质杜建民,胡炳林仁政王道学说是孟子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而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则是先秦儒家代相承传和弘扬的民本思想.对于国家、君主和人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法家宣扬君主至上的君本位主义,鼓吹“权者君之所独制”...  相似文献   

3.
官僚制理论,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建立在法律权威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法家思想中就蕴涵着这种官僚制主张,笔者称之为法家官僚制思想。本文以法家人物的著作为参考资料,对法家官僚制思想进行了梳理,将它从原著中的混沌状态上升到归纳分类的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我国法律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因素和理性因素。法家官僚制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的吏治改革,建立法治化、理性化的职官管理控制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家和黄老道家的学术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慎到把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及道家争取民心而"有天下"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作为其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法理学说,系统地提出了权势论、法治论和君臣论等法理论,对后期法家理论走向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慎到是从黄老到法家重要的转折人物.  相似文献   

5.
试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金森桠一讨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理性和非理性的含义.在哲学史上,对理性含义的理解包括三个层面:即人性论、意识论和认识论.由于非理性是同理性相对应的范畴,因此非理性也具有这三个层面的含义.下面按三个层面,分别对它们加以划...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哲学.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理性主义、近代理性主义.西方古代理性,特别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理性,是建立在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客观理性.经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代的客观理性逐步演变成主观理性,如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代表的绝对理性主义.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相对理性主义或实践理性主义又实现了客观理性.但无论是绝对主义的主观理性还是相对主义的客观理性,都具有实体性的特点,并存在着理性高于非理性以及二者的二元对立倾向.  相似文献   

7.
"超现实"是20世纪文学批评常用的术语,人们往往将本来在艺术风格上差异极大的作家作品都以"超现实"冠之,这就给"超现实"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实,布勒东的"超现实"指的是不受理性控制的,表现个体生命绝对真实的欲望、冲动、潜意识等非理性倾向;卡夫卡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中怪诞的世界以及变形的手法,它既有反逻辑的特点,又不失理性追求;艾特玛托夫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所描述的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既符合逻辑,又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8.
理性与非理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主体的构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文艺活动中表现为艺术理性与艺术“非理性”。艺术理性是主体关于艺术的基本经验范式,艺术“非理性”则指那些在艺术创造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本能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力量。二者在创作活动中,既有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总的说来,艺术理性对艺术“非理性”起规范引导作用;艺术“非理性”对艺术世界的诞生提供了主体生命的能量。二者都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弗洛伊德的本能论,阐述了在现当代文学中,作为丑学之主要内容的本能欲望无处不在;性本能是主体这一理性载体的非理性表达,作家们把本能论做了民族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理性因素与理性主义、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于深入理解人的认识过程,全面把握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尚贤到禅让——战国政治思想变化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卫敏 《南都学坛》2005,25(3):31-34
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界,“尚贤”理论为当时号称显学的儒、墨两家所竞相鼓吹。随着宣传尚贤热潮的进一步高涨,尚贤的极致———把最高统治权让贤的禅让学说在战国前中期也曾盛极一时。但这种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政治学说到了战国末期,受到各个学派的摈弃,最终被更为务实、适时的理论所取代。考察这一变迁,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视到战国时期政治思想及其时代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褪去战国以来阴阳五行观念的感性具体内涵,由天赋予其情感化、伦理化的色彩,使之蛮横地越过自然概念的边界,成为建构具有神圣合法依据的,包揽从精神到物质、从人事到自然的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和彼此影响的遵循"天"意的一体化世界的纲领性概念。这个以天地为轮廓、五行为间架、阴阳为运行于其中的两种力量的宇宙图式,目的不是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它精细地梳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厘定现实世界的君臣、夫妇、父子、长幼、尊卑秩序,让张扬道德理想的先秦原始儒学成为可践履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中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修养、君臣德行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而有关“治世”问题的讨论,大抵可置于以“德治”为核心观念的思想结构之中,体现着战国儒家德治为本的政治思想。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思想与汉代儒家思想的差异,如“君子”指称的变化、君亲观念的转变等,都与战国秦汉社会现实的变化特别是大一统政权的建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在关于君王的产生、君王的作用以及君王的为君之道等问题上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言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系统的思考。《吕氏春秋》的这种君王统治思想在秦朝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却深刻地影响了汉初统治者,并且在《淮南子》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对君与臣的关系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对以往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理论水平。从君与臣关系的实质、君对臣的控制、君与臣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对韩非的君臣观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其君臣观的实质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先秦兵家的性质及其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艺文志》著录各个部类书籍之后的类序和后代目录学家对书籍的分类可以看出,古代人是把兵书和诸子同类看待的。虽然诸子和兵家的形成吸收了“王官之学”的某些思想资料或文化元素,但直接说学派本身源自王官某职是不确切的。从历史的递进层次来看,第一阶段是有兵事而无兵学,第二阶段是有兵学而无兵家。从《兵书略》和《诸子略》对先秦同一作者的文献采用在不同类中进行“交叉著录”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到战国初才正式产生兵家。而且最早的兵家人物与法家人物常常是二位一体,其共同渊源则是在孔子身后分散各地的“别儒”。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在“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的基本逻辑中,提出了以无神论为前提,以富民、利民、安民为核心,含有人本倾向的民本思想,这种由民本升腾而来的人本思潮使《战国策》的民本思想达到期了时代顶峰。  相似文献   

18.
《孔子家语》复音词的数量统计及语料年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家语》是一部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重要典籍,但由于长期被疑为“伪书”而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以意义、见次频率、语法结构等标准对《孔子家语》中的复音词作穷尽性调查分析并将其与先秦其他典籍的复音词作比较后可以发现,《孔子家语》中的复音词在数量比例和构词方式上都表现出典型的战国晚期特点,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西汉,而不可能是三国时期王肃所伪造的。鉴于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学界对其语料价值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重建了当代中国的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提出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邓小平的公正思想体现了历史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过程中 ,传统认识论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主导性作用。人本主义突出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 :刺激认识目标的实现 ,确定行为目的 ,调节思维定势 ,实现善和美的追求。非理性因素的探讨对于理解认识过程的辩证本性和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