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雯 《今日南国》2007,(24):9-12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减排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任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这说明,我国将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在全区范围内迅速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工程减排和结构调整减排成效明显。1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表示,广西决定在2008年自治区本级预算中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亿元,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节能减排项目予以安排。同时,要求各地财政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我们则开始领悟到,节能减排我们谁都不是看客——  相似文献   

2.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以D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视角出发,借助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D市68家样本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绩效及政策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在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企业规模、上市情况、产品市场及节能减排投资回报率构成第一主成分。(2)企业节能与减排行为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十一五"期间,D市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减少9.5%,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减少8.7%,均未完成国家和D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但与节能相比,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更高。(3)节能减排政策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重要症结。"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应该主要在三方面改进:综合利用多种节能减排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指标分配方式、推进节能减排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3.
节能减排过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高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推行以节能减排为起点的产业新政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均给以高度重视.通过建立模型,对节能减排工作中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寻求博弈双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规律,探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多元化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角度看,高校节能减排应始终坚持模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和PD-CA(策划-实施-监控-改进)科学方法,系统地做好高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教育、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实现机理和路径,认为金融发展具有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选用兼顾能耗和污染的能源足迹指标表征节能减排,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能源足迹的影响效应及机理....  相似文献   

6.
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角度看,高校节能减排应始终坚持模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和PD-CA(策划—实施—监控—改进)科学方法,系统地做好高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教育、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基于税收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减排是我国应对资源紧缺、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论和实践证明,税收政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效手段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制度安排,就收到了比较好的节能和环保效应.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但与节能减排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现状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绿色税收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思路:调整现行税制中资源税、消费税等与绿色税收有关的税种,开征新的环境税,完善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谢小峰 《今日南国》2007,(22):76-77
节能减排"百日行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决策部署,确保今年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而采取的一项重大行动。9月21日,自治区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发出总动员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攻坚战,掀起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这也意味着中国节能减排产业掘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工作频繁遭遇“降低一反弹”表明在节能减排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节能减排指标属于政策性目标,具有重要性、可协商性、可变通性,客观性以及不可追究的特征。要克服这些特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建立起法律与政策的长效综合机制。其中,着重需要加强节能减排指标实现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要将最新的节能减排理念纳入到《能源法》耄中,二是要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为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能源政策的失灵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态问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能源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能源禀赋以及低碳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低碳能源政策体系尚待健全,现行能源政策在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监控等环节存在失灵现象。为此,应该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完善我国现有的能源政策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能源消耗也随之增长。这不仅对能源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也对城市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对以建设大工业体系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寻求有效缓解能源约束所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未来青岛经济发展应当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财税政策为例分析了我国能源政策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1993-2006年能源财税政策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财税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能源财税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源财税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最后,从开放能源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能源财税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和形成完整能源财税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增强能源财税政策调节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经济安全性)与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减小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降低环境代价。从科研、资金、协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能够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提高,但能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还很低,我国的节能工作严重滞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进展比较缓慢。基于我国合同能源发展的状况,借鉴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强化税收优惠和采取惩罚性的税收政策,减轻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与资本压力,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 ,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源政策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客观效果 ,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 排放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我国未来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压力 ,以及未来可能采取限控措施的代价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并对我国能源战略有关政策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税收政策对石油安全保障的积极作用看,当前存在消费税政策有待完善、资源税凋控力度不够、石油特别收益金未考虑油田差别、企业所得税缺乏鼓励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及替代能源的优惠政策等不利于石油安全四个问题,提出了开征燃油税,调整消费税、资源税、石油特别收益金等政策建议,并认为只有与完善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及合理的能源政策相配合,税收在石油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消费政策的演变过程 ,指出长期以来忽视消费 ,没有形成有效的消费政策调控体系 ,是导致目前居民消费需求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为确保居民消费需求的合理稳定增长 ,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调控由紧缩性到中性再转变为当前的扩张性,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鉴于当前消费还没有快速增长,通货紧缩没有完全消失,阻碍消费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扩张性消费调控必须持续下去。为了有效发挥消费调控作用,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