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出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浸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意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走西口》和《沙娃泪》都属于北方民歌 ,但在作品内容、属性、艺术手法及文化背景引发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有所不同 ,文章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诗歌本身来看,《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一组祭祀乐歌,是屈原继承和发展南方民歌的艺术结晶。《九歌》同苗族古代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苗族古代民歌及苗觋神辞就是《九歌》的一部分原型,《九歌》明显留有苗族古代民歌的痕迹并与苗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摘石榴》是五河民歌的典型代表,它以独特的韵味和优美韵律反映了五河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从民歌的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民歌《摘石榴》的艺术特性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对后世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民歌也同样受到了《诗 经》的影响。对于《诗经》与南朝民歌的研究,主要从诗歌产生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论述二者存在的本质上的不同;从诗歌内容选 材上的相似之处,在范围、语言特色、主题的不同之处,以及表现形式所呈现的明显不同、艺术手法上存在着共有的修辞手法和 人物刻画及表现手法上的差异,通过对比二者间的同与异,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神乌赋》以鸟为题材,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积淀;隐喻社会矛盾,与古代民歌,特别是汉乐府民歌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俗赋,其叙事性、拟人化手法和朴实的风格表现出了与文人赋截然不同的、鲜明的艺术特征。《神乌赋》的出土,对研究汉赋及汉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研究的可喜收获——评吕政轩的《陕北民歌艺术论》何志刚出于对诗歌的偏爱,我对陕北民歌也颇为喜好。虽然五音不全,偶尔也还哼唱几句。因此,在上中学和读大学时,以至后来在师范执教之余,读了不少陕北民歌的本子。最早的、且有影响的本子要数何其芳与公木合编的《陕北民歌选》和严辰编选的《信天游选》。遗憾的是研究陕北民歌的专著未曾见到,虽然在报刊上零散的读了一些研究陕北民歌的文章,但东鳞西爪,失之浅陋。2001年11月,我去延安采风,结识了王克文先生,回榆后细读了他赠我的《陕北民歌艺术初探》,收获不小。他在该书中以七章的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化的民族。在古典诗歌的宝库之中,民歌是其中的瑰宝,而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则是这瑰宝中韵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9.
口耳相传的汉水流域民歌以其婉转的曲调、朴实的情思、贴切的比拟为人乐道.汉水流域民歌的题材、情感共鸣和艺术表达手法等方面都能从《诗经》中找到契合点.发掘汉水流域流传民歌的美学内涵,以弘扬陕南民歌特色,促进其更广泛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谈士杰同志在《藏族民歌中运用叠字的方式及其对诗人的影响》(载《青海民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谈文。)一文中先后列举了二十多首藏族民歌的译文,并对其作了一番评析,得出了“民歌中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对藏族诗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的结论,且以藏族诗人协噶林巴·明久伦珠的《忆拉萨》为例,加以论证,发出“它足以证明藏族民歌在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方面,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2.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所处的政治背景大体相似."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在艺术传承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异同.台湾现代派和"九叶派"存在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比作一根链条,那么,它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无论是"九叶派"还是台湾现代派,它们都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变化等翻译方法,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廪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廪歌》是一部反映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在民族音乐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揭开《廪歌》神密的面纱是揭开古代土家族“廪卡人”文化、生活、音乐、政治、风俗、宗教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桃源母题的异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源”母题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同题共作”的典型之一。唐宋元六家桃源诗作通过各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呈现的“理想国”形态 ,昭示了这种同一母题的异代阐释代表了异代诗人不同的社会理想 ,同时也折射出异朝社会背景、个人体悟、艺术个性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兴"凝缩了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元素,保留了原始艺术活动与艺术思维的因子,同时糅合了理性年代的艺术观念.因此,从发生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将"兴"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研究它与原始宗教、原始思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兴"这个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所特有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0.
"河湟花儿"异彩纷呈的衬词运用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因此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提法。不难看出衬词在"河湟花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也构成了"花儿"独特的艺术风格、手段和艺术特征。根据衬词在"河湟花儿"中的应用,可把它们分为虚衬字、词,句首呼唤性衬词衬腔,句中衬词,句尾衬词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