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看,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在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的现代社会,发掘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促进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责任意识、义务观念、乐群思想、和谐本位四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并思考其对我国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与民众"公共精神"品质的培养与化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内在地禀赋着重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现代社会本质应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民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达的社会"公共生活"气象;"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精髓,它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位于社会最深、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中国市场社会中民众"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品质的培养和化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拓展中国公民的"社会空间";加强全民族的现代"公民意识"及其"公共规则"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伦理文化资源,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风范.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伦理价值贡献,主要在于以自身改革开放的特殊实践丰富并推进了人道、自由、民主等现代伦理价值精神.从实际出发,首先从经济层面切入理解与实践人道价值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奠定现代性伦理关系及其价值精神的客观基础;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以经济自由注疏政治自由,以经济自由推动政治自由并逐步实现社会生活的全面自由,并使经济自由成为民主、自由的现实内容;坚持与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以秩序建立法治,在秩序框架内改良,并逐步推进民主秩序.这些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贡献的全球伦理价值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论媒体信用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既是自由的 ,又具有其无法推脱的责任。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价值等因素对媒体信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 ,制度控制和伦理制约是媒体信用塑造的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儒学的学术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来 《文史哲》2011,(1):19-28
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看,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而儒家思想的复兴,最根本的用力之处是学术建设。从而,学术建设成为20世纪儒学的根本使命,学术儒学也成为这个时代儒学发展的特色。20世纪新儒家,大多以精治中国哲学史或儒学思想史为其学术基础,应当不是偶然的,表明这个时代面临西方哲学的冲击和现代文化的挑战,只有在学术上、理论上对儒学进行梳理和重建,才能立身于哲学思想的场域,得到论辩对方的尊重,与其他思想系统形成合理的互动;也才能说服知识分子,取信于社会大众,改良文化氛围,为儒学的全面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圣鹏 《学术论坛》2007,30(7):164-169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11.
袁国兴 《北方论丛》2003,3(6):18-25
中国是个宗教氛围并不浓厚的国家,儒家化的亚宗教性质承担了人的终极关怀使命。近代开始.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倾向有意排拒了儒家思想化体系,“舶来”思想意识中也漠视了宗教的有效成分,这是当代中国化建构中的一个结构性欠缺。现代学发展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薄弱,当代学中武侠小说等的涌现,从不同侧面认证了这一历史吁求。中国学一直在寻找可以负载相关内容的现代言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志平 《学术探索》2005,1(1):118-123
沈从文的中国梦是他基于其审美主义理念对"中国"的艺术想象。他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完全以人性为原则建构起来的理想社会,文学和教育是他为这一梦想设计的实现方略。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文化语境中,他一直恪守着通过思想文化变革,参与现实政治实践这一"大政治"的胸襟、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梦中的道路上"向人类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的政治基础——以人民民主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国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人民民主为取向,时刻保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自觉地进行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发展,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不会引发政治问题,相反还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中获得有效的动力和保障。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完全迈入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二是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现代性,而且其本质上是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否则,中国是不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  相似文献   

14.
李旭阳 《理论界》2014,(8):86-89
世俗时代需要精神支撑,而中国梦在当代社会发挥了这一重要作用。就中国梦内核而言,其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审美维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总目标,为改革勾画了具体前景,也是中国梦在政治层面的具体化。从中国梦的审美维度出发,治理体系呈现三个层次的美感构架,治理能力突显出美学的力量。这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在东平的交游、执教活动 ,不仅推动了雅俗文学的交融 ,开启了元明清俗文学发展的新风 ,而且培育了大批的元初栋梁之材 ,推动了以儒治国的进程 ,推动了元蒙上层建筑的发展。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对金末元初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蔺子荣 《文史哲》2001,39(1):55-60
目前经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简单化、表面化 ,二是越来越不重视对思想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学习和借鉴。要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必须端正学风 ,从方法论上真正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在经济学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实现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研究和汲取 ,以实现经济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许效正 《兰州学刊》2009,(8):200-204
社团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必然产物和主要推动力量。北洋时期的湖南社团特别活跃,其发展明显呈现了三次高潮。社团对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造就了湖南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结构;推动了湖南社会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成果。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离不开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需要吸取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立法型模式、司法型模式和独立型模式的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三国国家审计发展过程及其政治意义、国家审计的制度环境与运作机制,从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总结其对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作为中国政府财政责任控制工具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制度环境协调,形成审计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贺立华 《文史哲》2002,(4):23-27
中国加入WTO顺应了世界文明的潮流 ,WTO原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是当今时代的深刻主题之一 ,其结果必将促使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跃迁和升华。这次文化转型是 2 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血脉延续 ,是“民主科学”启蒙口号的法制化的具体实践行动 ,它将是比“五四”更深刻、更切实、更有效的文化现代化转型运动。在全球化的文化流动中 ,中国的有识之士当在“对内促转型、对外促互动”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鲁迅大致遭到以下几种文化思潮的消解颠覆其一是后现代文化思潮,其二是后殖民文化思潮,其三是全球华人区域中兴起的以"新儒学"为标志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但鲁迅终究是无法被解构的,其原因一是鲁迅文学已经成为一种跨民族、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性文学经典";二是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作家,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一种独异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神资源主体",永远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