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族群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族群问题讨论情况进行介绍。首先分析了民族与EthnicGroup两词的翻译问题以及国内对族群概念适用范围的讨论;进而对族群理论引进的现状、国内有关族群理论应用的实证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国外族群理论与族群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前苏联是一个民族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它的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鉴于此,笔者就以前苏联这个国家为典型,从族群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语言文字政策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面来进一步研究前苏联的族群理论与族群政策.  相似文献   

3.
对大陆族群研究历程进行回顾,透过民族和族群争论的表象挖掘族群理论与民族理论的本质差异,认为族群研究对不同族群间的共生和合作关注不够,暗含了不平等、分化、排外的价值取向,贯穿其中的"‘同'中取‘异'"的思想,更加体现其主观认同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而中国的民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民族研究注重引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之精神,至始至终贯穿着在多民族的"异"中求得"大一统"的"同",更加体现其重根源,顾大局,讲包容的特点.文章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讨论族群研究问题,针对族群研究的偏激和泛化倾向,指出在中国语境中应该慎用"族群",从而正确对待族群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理论上,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和系的理论和方法,欧美各国关于民族和族群关系的理论,前苏联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理论这三个代方面吸收理论营养和智慧,努力总结涵盖各个地域族群关系的更为宏观,能够概括出人类族群关系的带有普遍共性的族群理论,这样就有可能超越目前西方民族社会学水准,为人类的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关于族群关系演变的理论,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学宏观理论的发展也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族群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从国外至国内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在国内二十多年来族群研究的语境已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基础性的理论系统且正向各领域拓展其理论视野。通过梳理族群、族群意识、族群身份和族群认同概念的由来、涵义和引起争论的各处意指内容,力图详细探讨涉及各个概念相关领域的理论看法,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分析视角和阐释论点。其中,关注族群身份和族群认同研究当中来自不同派系学者的研究观点,以族群建构的各要素间的差异和联系分析为基础,归纳出族群认同存在多元模式的可能,为促进族群理论研究的多线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族群及族群认同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翻译进中国来,一直与民族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概念的辨识争论不断。本文综合各种观点,提出族群与民族的区别及其使用必须兼顾这两个词的来源和使用历程以及在我国的使用习惯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主位认同和客位认同的区别,二是族群认同具有场景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将族群理论引入到我国民族学研究中,给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有助于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我国边缘化穆斯林族群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族群边界、族群关系及族群认同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个案。特别是边缘化穆斯林在族群互动中所引起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的变异,说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他不是一经确认就不再发展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族群问题,是理论界一个非常热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族群"的研究,"民族"和"族群"之争愈演愈烈。这种类似于百家争鸣的学术争论,有利于我国相关学术理论的发展。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角度下该如何看待"族群"问题呢,本文做一浅层探讨。  相似文献   

9.
"族群"与民族概念的互补还是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我国学界对"族群"一词的理解歧义颇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举行了以"族群、民族:概念的互补还是颠覆"为题的讨论会,围绕着"族群"与民族概念的关系,以及它对于既有民族理论的意涵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不同观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学界在族群、民族理论上的争论焦点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