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影响下《申报》广告呈现的特色,并从消费品广告、消费观念广告两个维度深入探讨《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申报》广告是近代中国广告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早期《申报》广告在形式、体例、内容及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轨迹 ,揭示了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及其与现代广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申报》汉口版与传统上海版和香港版在广告上有着显著区别,汉口版所刊广告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版面安排发生巨大变化,在内容上更有明显偏重,通告、启事(尤其是寻人)、募捐、医药、书籍报刊等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抗日战争意识形态,其他型类的商业广告如剧场、饭店等广告也多与抗日挂钩,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申报》为自身所做的广告(如高频率出现的"本报广告刊例"和申报馆发行的大量丛书、读物等)也不可小觑,其数量巨多、重复出现,由此管窥《申报》当时广告资源紧张和自身经营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时代背景对《申报》汉口版的广告进行全面分析,无论从史料、社会、还是对当今媒体的借鉴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申报》是近代上海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报刊之一,自创刊以来,刊登广告便是报社的一大业务。1876年的《申报》广告,是当年上海社会经济的缩影,其内容涉及拍卖、医药、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1876年上海洋货丰富、医药热销、洋房耸立、交通便捷的新面貌,反映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在上海的并存和融合。同时,1876年《申报》广告也显现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从正反两面呈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的广告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49-2005年《人民日报》报纸广告为文本,采取抽样分析的方法,首次对该报近50年的广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从广告意识、广告信息、广告风格、广告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其广告的发展特点,并对《人民日报》今后的广告发展提出了创新经营理念、推进区域代理、加强专题策划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申报》是中国报业历史上商业报纸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报坛红极一时。而20世纪30年代是《申报》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其广告业务也得到巨大发展。这其中,《申报》的香烟广告数量大、品牌多,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同时,30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各种以销售包括香烟等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大量在报刊杂志出现。《申报》的香烟广告涉及面广,影响较大,成为反映当时“国货运动”对香烟消费者、中国烟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外国烟草企业等造成的影响的一面“窗口”和“镜子”,从而折射出特定宣传运动对香烟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符号学与广告分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年来,语篇研究和图画研究各走各的路。而今,符号学作为研究符号性质和规律的科学或学说,为广告分析开拓了把图文有机结合的新视野。本文通过概述符号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与广告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提出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求在我国广告业方兴未艾的今天对分析中外广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1949—1965)时期的广告审美表现出的特点不仅反映和影响了大众审美的趋向,也对80年代后的广告审美有一定的影响。以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广告案例为研究文本,分析和梳理广告文本表现出的朴素、直白、实用、实惠及崇高等审美特点,探究其形成原因,对于理解1979年中国广告春天到来后的广告审美风格趋向,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申报》、《大公报》1925—1935十年间广告手法评析曾宪明《申报》和《大公报》是我国报刊史上两张非常重要的资产阶级大报,其广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视为我国田产阶级报纸广告的代表,值得研究和探讨。1925-1935...  相似文献   

10.
1934年9月的《申报》广告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涵盖了时尚女郎、贤妻、良母等所有女性的现实角色,但在实质上仍然作为男性的性对象而存在,并没有摆脱"被看"的地位。从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些女性广告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起着规训作用;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而言,女性广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对《申报》电影广告的一种特殊检视可以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大量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申报》广告信息表明,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言情、侦探、恐怖、艳情、古装、武侠等类型成为上海电影市场的主控形态。中国电影人在和美国电影的对话过程中清理了自身的类型传统,进而发掘自己的类型电影优势。中国电影自古典时期开始便从未间断过的商业电影传统,为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提供着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人民日报》五十余年的广告活动,指出《人民日报》在长期的广告传播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媒介文化特色:其消费主张在守望中逐渐变化,其广告秩序在重构中走向升华,其媒介风格在博弈中坚守品格,作为一份具有历史性、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介,《人民日报》的广告文化传播忠实记录了我国传媒业在追随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的《申报》、《时报》等报刊的广告栏目所刊载的小说出版广告中涉及大量关于小说盗版现象和出版商打击盗版的内容,如广百宋斋版《西游记》以及点石斋书局《淞隐漫录》、江左书林《侠女舍身缘》等的被盗版与反盗版现象,以及晚清书局的反盗版措施,对研究晚清小说市场盗版现象与读者趣味及小说市场的有序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研究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报纸广告一直以来受到历史研究者的重视。笔者通过整理《申报》和《商务日报》所刊登的广告,一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沪渝两地都市女性形象的变迁。我们发现当时的城市女性外在形象逐渐时尚性感,由于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可从事职业领域明显增多,从而使得女性的社会角色日益丰富,女性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力图改变在两性关系中的完全从属地位,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得到一定程度认同。但不管广告中女性的外在形象如何时尚性感,中国女性温柔、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服从丈夫等传统形象一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16日,凯迪拉克《一触即发》预告片,号称“首部微电影先锋巨制“,第一次正式提出“微电影”的概念,并在网络上引起激烈反响,2010年亦被命名为微电影元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就是一个广告,但这种微电影广告与传统植入式广告相比较,观众并不反感。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评述《电视符号·广告论》从电视传播和到广告表现中的符号运用,分析其阐述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思维和新方法;评述《广告·中国》对中国当代广告与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关联及其对广告发展轨迹的追寻。这两部研究著述分别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论述当今广告现象,视觉独特,方法新颖,分析深入,是两部值得关注的广告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7.
《路牌广告史》和《早期广告史》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出版的两本重要广告史著作,也是世界广告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典籍。但国内学界目前在世界广告史研究中涉及和阐释这两本重要著作时,还存在着诸多史证缺陷和需要商榷的史实问题。通过研究《路牌广告史》和《早期广告史》出版地和作者的国籍问题及其各自的重要学术价值,并勘正当前我国学界在对这两部著作的研究和阐释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能够为我国方兴的广告学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大众传媒,其广告以丰富的内容为人们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当时城市居民新的生活理念开始出现,并形成对传统心理的嬗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气象,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考察这一问题可对今日社会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返回文学出版与生成历史现场的重要途径。统计和分析《申报》所载良友公司书刊广告,其新文学出版与经营可分为探索期(1927-1930年):以图像出版为主兼及新文学生产;转型期(1931-1932年):寻求能与时代共鸣的图书出版路线;高峰期(1933-1937年):原创丛书、大型选本与纯文学期刊比肩发展三个阶段。《申报》所刊广告文本折射出新文学灵活的出版策略,选题趋新与名家组稿、精美考究的装帧印刷、丰富多元的广告宣传以及中立的文化立场是良友公司新文学生产成功的关键。广告文本还内含着诸多传播与接受的历史信息,不仅发行网络广、效果好,且还出现名人学者高评、同行媒体宣传、大众首肯追捧的传播效应,成为1930年代中小出版企业主动介入新文学生产与传播场域的成功个案。  相似文献   

20.
浅议《申报》广告的阶段性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把近代报刊的四大基本要素结合得较为完美的报纸之一 ,而作为其经济支柱的广告 ,也经历了阶段性的演变。文章从史料的角度展示了这种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