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和网络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新兴文学现象。如果排除其数字语言这一表现形式(音影图等)而只就常见的文字语言形式而言,则网络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带有非常鲜明的糅杂性特点。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使其陷入“文学性”和“公共性”双重失落、错位、悖论。“诗性正义”理论通过强调文学想象和情感认知、提倡批判性文学对话、开启文学—伦理学探索以介入公共生活,重新激活文学的公共性,无疑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网络文学特有的交互式接受机制和阅读体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载体和通路;“诗性正义”赋予网络文学超越虚拟空间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使文学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与其他读者的平等交流中进行道德反思,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参与公共生活。总之,作为经验现象的网络文学与“诗性正义”理论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网络文学交互式阅读体验为“诗性正义”公共话语实践带来经验参照;“诗性正义”也对网络文学发挥其潜在的公共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文本是由网络传输的具有完整表达系统和富于动感性修辞特征的语言产品,体现着当下社会语言生活的重大变革。通过对网络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网络文学文本分为电子化文学文本、文学超文本和多媒体文本三个部分。网络文学文本具有区别于传统文学文本的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藏语词汇不规范的几种表现形式达尔杰词汇是否规范,是衡量语言纯洁程度如何的主要标志。词汇越规范,语言越纯洁。纯洁的语言能给人们带来好多益处,否则影响其交际功能的有效发挥。藏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促进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已经悄然存在3年之久。它在囊括了类似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期刊、网络文学论坛等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包括了 BBS、MUD 以及部分网络聊天等另类文学,并且体现出了载体的网络化、题材的普泛化、语言的电子化、主体的年轻化和超文本性等一列的特点和特性。而且网络文学也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又是由多种因素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网络文学一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如提供平民化、民主平台,真实坦率等;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文学问题,引起如评论界的批评和担忧.网络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导"."引导"是一面双刃剑,其负面影响是很可能消解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优势因素,又回到纸质文学的规范,传统文学的文以载道,回到体制化和迎合权力意志的主流文学轨道,成为一种只是改变了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传统文学状况,导致很多网络作者向体制化文学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的规范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既必须遵从语言规范,又不得不变异创新。语言规范的社会性、语言的共性和文学语言的中介性,决定了文学语言遵循语言总体基本规范的必然和必要性。语言本身的非系统性特征,“文不逮意”的缺憾以及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是引起文学语言变异的基本因素。所谓变异,指在一定语境下,把语音、词汇、语法的常规作变格的超常的运用,逸出和突破语言规范以至逻辑事理的规范。文学创作实践,又表明文学语言变异产生的超常审美价值和奇特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与文学的嫁接儿.其自由化的理念、速食化的语言、开放化的文本体现出网络文学独有的魅力;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再到文学交流互动的一系列变异则为它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网络文学也有其缺陷,需要向文学本体回归,需要关心和扶植.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仅从精英文学的衰落角度或从网络文学对文学体制解构的角度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反抗的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很可能局限在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等古老问题上,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种游戏的文学、一种个人的文学、一种短暂的文学、一种文学秩序瓦解后的末世景观。为了避免这种价值判断自然形成的价值歧视和排挤,我们必须把网络文学和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批评伴随着网终文学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它以形式灵活、互动快捷、参与性强等特点给传统文学批评注入了活力,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文学批评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主体混乱、批评功能弱化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因此,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学批评,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宁达 《南都学坛》2003,23(4):68-71
在“网络文学热”热度不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客现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文学这一文学现象就成为当务之急。网络文学是网络作家以网络文学语言为媒介来塑造网络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靠网络传播并适合网上阅读的文学样式,题材与主题意义的狭隘、审美的失落以及网络文学形象的平面化是其局限性。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合力”的结果,网络文学的发展决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时尚新词语的变异动因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尚新词语的变异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求新求奇的心理追求、高效简洁交际方式的需要、方言媒体的影响及英语的仿拟与混用是产生时尚新词语的重要动因;通过对时尚新词语的引导和规范,可以促进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发展,有力地推动语文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语言变异的修辞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闻语言中,因题旨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语言变异能够达到比规范用法更加有效的修辞效果。语言既要有规范的结构又要在实践中创新。变异是在遵循语言结构规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建构创新的重要手段,那些符合语言现有规范一般规律的变异是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它们在表达概念意义和传递理性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丰富的潜在信息和美学信息。部分变异有可能成为新的语言规范进入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