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欧阳友权教授等写的<网络文学论纲>,在国内第一次从学理层次对网络文学进行体系的研究,对这个在理论上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理论建构,同时也从技术和艺术、自由和经典之间去寻找网络文学的文化定位.网络文学是一种具有解构性质的文学现象,<论纲>则对它进行了理论体系建构,对学术研究和网络文学的创作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寻网络文学的学理原点需要确证这种文学的人文性审美设定,据此开辟人类的审美空间,提升文学的价值道义.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应该保持对网络技术理性的批判精神,避免网络写作中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互联技术与文学联姻而滋生的网络文学现象,现已成为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网络文学在改变着传统的文学观和文学格局,它使文学走下神坛,走向民间和大众。由互联网的自由性带来了网络文学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创作的自由、发表的自由、传播的自由、接受的自由、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自由等,网络文学正是在这点上体现了文学的大众性、游戏性、自由性本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亟需理论界对其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接受机制、批评机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选取涵盖了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等6个层面的关键词100个,这是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学场域所作的一个扎实的基础性理论工作.该著作没有对所列的关键词作普通词典意义上的定义或解释,而是对这些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一个现场记录,在记录中进行质疑、思辨、探讨、阐述,力求反映出所列词语的时代气息以及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洞见网络文学的本质所在.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传达.这些关键词还原了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种种变革,表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作为新文学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他引起的文学论争不仅仅是文学观念的讨论,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重建,它既校正了"五四"文学的流弊,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和互补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革命的意义和文学的现实力量,使文学批评脱离主体感受而走向学理化.梁实秋所倡导的文学理性、文学道德和人性论虽被文学史误读成了另一种意识形态,但他对新文学的反思和重新定义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与文学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信息时代网络文学大量出现的现实 ,分新技术时代的影响、网络事实、网络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差异、网络文学的特点以及网络写作的意义等几个层面 ,探讨并剖析这一新的书写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及意义。作者指出 ,虽然目前网络文学只是存在于萌芽状况之中 ,但其前景不可低估。网络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的世界 ,与文学一样 ,是一个没有边境的世界 ,它的空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而文学的社会意义也是网络文学的社会意义。探讨网络文学的起源、特点、问题和发展 ,最主要的目的是证实 ,在网络交流中所形成的文学 ,已经悄然成为一种和传统文学相呼应的网络文学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应该富含刚健有为的精神"钙质";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它需要传递文化的正能量;而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则需要有人文审美的意义赋予。网络创作要实现其价值书写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网络自由与文学担当、市场导向与艺术坚守的关系,以便让这一文学获得正确的意义向度,赢得积极的价值含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使其陷入“文学性”和“公共性”双重失落、错位、悖论。“诗性正义”理论通过强调文学想象和情感认知、提倡批判性文学对话、开启文学—伦理学探索以介入公共生活,重新激活文学的公共性,无疑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网络文学特有的交互式接受机制和阅读体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载体和通路;“诗性正义”赋予网络文学超越虚拟空间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使文学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与其他读者的平等交流中进行道德反思,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参与公共生活。总之,作为经验现象的网络文学与“诗性正义”理论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网络文学交互式阅读体验为“诗性正义”公共话语实践带来经验参照;“诗性正义”也对网络文学发挥其潜在的公共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从那时起网络文学也就在中国大陆正式产生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网络文学这一文学家族的后来者却异军突起,急剧飙升,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它迷离的异彩、独特的言说方式、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使它在令人为之激奋、令文坛生机焕发的同时,也使世人感到了强烈的震动和隐隐的焦虑。新生的网络文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文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文学创作和接受的方式,刷新了文学存在的景观,部分地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在它的面前,传统文学的神性品格显得时过境迁,迂腐落伍,文学的神圣感遭到了亵读,传统文学的游戏规则或者失败,或者遭到挑战,传统文学面临着被“格式化”的危险。何为文学,文学何为,再次成为了一个迫切要求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个年头。尽管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中国网络文学也在一步步走向禁锢,总体上来看,远未实现人们的预期。某种意义上,目前成熟的网络文学作品大都可以视作通俗文学的现代搬演,这也最终使其身上的革命性潜能消失殆尽,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心头之痛。然而,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也要注意到依托自媒体或一己网络空间的自文学之逐渐显影这一事实及其所预示的网络文学的最终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自文学视为中国网络文学最普遍也是最后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以传统的文学观念来研究,二是在还没有完全弄清网络文学是什么时,就过早地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而这两种误区的产生都和人们在研究网络文学时过分关注那些虽然发表在网络上,但也完全可以印刷成纸本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有关。笔者认为真正能体现网络新媒体特征的网络文学不仅包括这些,更包括那些博客、微博、空间、短信和微信等形式。网络文学是一种间性存在,因而对这种文学形式的研究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学研究方式方法,并改变我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批评伴随着网终文学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它以形式灵活、互动快捷、参与性强等特点给传统文学批评注入了活力,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文学批评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主体混乱、批评功能弱化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因此,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学批评,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内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与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作家的文学价值取向趋向一元,而且极大地制导着创作主体的思维意识,使之呈现出特有的思维模式。剖析红色理性对创作主体思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开掘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规律,为革命战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