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译作中所出现的全部58个动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以《秦风·小戎》一诗中"骐馵"为例,利用跨学科、综合性的考证方法,即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视角对其英译进行具体考证,考证结论是《秦风·小戎》一诗的"文茵畅毂,驾我骐"中的"骐馵"被译为"Black horses with white legs"是译者"创造性的叛逆"的体现。翻译中的细致、正确的考证行为和过程对中国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发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能正确传播中国文化;②有助于我国译论建设和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大量使用的成语使其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传达出成语的意义,满足理解文章的需求,又向译文读者展现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为典籍英译的难题。在分析《红楼梦》中四字成语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比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成语的英译,探讨两家在成语英译策略上的倾向及译文中的文化流失现象,以期对典籍英译中成语的翻译策略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庄子》英译与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庄子》英译历程的三个特点,认为当代典籍英译大家汪榕培在《庄子》等典籍中"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的翻译原则是当代典籍英译标准的指导原则和取向趋势。  相似文献   

4.
典籍英译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译者伦理是典籍英译中应首先厘清的一个问题。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历时地对比分析了西方译者对《道德经》中"道"的英译,以求发现其背后所体现的两种文化间的较量。结果发现西方译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一个由漠视到尊重的转变,对自身文化的态度经历了由固守到兼顾的转变;尊重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兼顾译语文化规范应成为当下典籍英译中的译者伦理。  相似文献   

5.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的《论语》英译,自1898年在上海出版以来,备受学界推崇,因为这是华人英译中国古代典籍较早的著作。但因成书已久,受其时的历史条件制约,也囿于辜氏的文化观念和翻译原则,该书译文存在诸多瑕疵。今分析其中误译之例,提出个人的修正建议,以期为典籍英译,寻求正确的翻译策略和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墨子》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选择《墨子》的英译为语料,通过对《墨子》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究,找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以期总结《墨子》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籍英译应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还是“异化”翻译策略,我们应该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此问题.《聊斋志异》英译历史告诉我们: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使用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变动;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处于一种静态的对立关系,而是保持着动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对外推介的效果、外国游客的信息需求和出游决策,进而关系到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鉴于目前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参差不齐,本文拟以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旅游文本的功能,结合平行文本从语言风格、信息内容和行文结构三个方面探讨汉英旅游文本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以辽宁旅游文本及其英译为研究语料,提出旅游文本英译时可以适当采用删减、增补和改写等策略,以期为提高该类文本的英译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翻译功能派代表人物之一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广泛应用于实用文体翻译。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创新,目的论为实用文体,如旅游宣传资料等的翻译策略研究打开了新视角。该理论注重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三大法则为指导,以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互译为中心,分析其功能及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实现方式,探讨旅游宣传资料的具体翻译策略,以期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从十八世纪《诗经》的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发行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文章就古汉诗英译的历史及各种争论从可译还是不可译;直译还是意译;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改写还是翻译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对译诗不应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信",原诗与译诗达到的对等的效果和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相类似的感受也是要考虑的"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跨文化视角下考察近年来英语和汉语语料库的发展,旨在探索基于语料库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为例,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差异,揭示文化对翻译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翻译中的跨文化动态,着重指出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楚辞>英译为例,讨论中国典籍翻译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典籍缺乏研究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本的质量,主要表现在1)原文本的多科性、多义性没有被很好传达;2)译本没能反映原文本研究的新成果;3)译者对原文本理解尚有错误.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佛经汉译的经验对中国典籍外译具有参考价值,并对典籍翻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者说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换言之,也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以Nicole Brossard的加拿大法语女性主义语篇及其女性主义英译文为例,探索解构影响下的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女性主义译者明确拒绝传统的忠实观及强调翻译的个体性和创造性,因而其译品被视为对主流翻译话语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所基于的论点是:通过使用创新性翻译策略使女性主义译文成为源语篇的有意误译和延伸,女性主义翻译异于传统翻译,构成差异性而非派生。这一论点是值得质疑的。我们需要考察女性主义翻译如何不同于传统翻译。在分析的语篇中,女性主义翻译话语并不体现于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所用到的异常翻译技巧只构成译文的次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要使旅游外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