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必须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完成硕士科研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针对传统的研究生实验教学模式,作者将PBL教学法理念引入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课程中,显示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提高,是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面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培养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个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渗透协同培养理念,探索四维联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途径,构建专业硕士质量监控与提升体系,使人才培养满足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提高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运筹与应用统计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情况,阐述该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及其特点;简要介绍运筹与统计中心的博士生培养的情况;最后,总结英国研究生教学模式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启示。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培养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人才培养与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实现两者的融合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借鉴多元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将“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复合培养模式融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并就如何构建这一新的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现国内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习惯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以建立较完整的实践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为专业学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分析了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基础上,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倒序混合的全方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和能力要求,建立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八个一”培养模式,制定以应用型为主的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定系列课程,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实习实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要科学定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导师队伍,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内外联合培养方式,加快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唯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年来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立、"导师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多层次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和复试选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学生头脑,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品质基础;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创新与创新教育的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课外学术报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课外科技竞赛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与科研相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物质保障和学生创新素质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利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基础水平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以中央“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思想,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还不均衡,应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基础投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国民.国民的创新素质主要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深化教学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环视当下的象牙塔,硕士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明显缺失,而研究生问题意识的不足是制约其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师生伦理关系、教育生态环境、人才评价机制和现实生活压力等维度,对其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作了理性分析,进而就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专业2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建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建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构建创新平台及组织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升级线上线下活动等,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参考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基础,构建符合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的人才素质结构模型。认为:知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源,作用于技术创新构思成果的评价与反馈,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研发阶段的知识共享、交流与转移,推动技术创新扩散的发展,实现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优化与营销创新;人才管理则可以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全员创新,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学习能力,提高团队意识、构建高效团队,保障有序生产、提高营销能力,确保有效沟通、提升人才素质。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创新与人才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5点对策协同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人才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全员创新;客观评价,预测风险,及时反馈;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升员工团队意识,促进知识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鼓励营销创新;吸收创新成果,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并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及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5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含义、特征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的阐述 ,讨论了创新、创新能力的深刻含义及其重要性 ,提出通过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创新意识、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绩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和绩效来自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促进了产业集群企业集体联合创新 ,降低了创新的风险、成本 ,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网络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高速化和新产品乘数增加 ;网络结构保持了产业集群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网络结构使产业集群具有通畅的信息和知识流动渠道 ,并促进创新成果高速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