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研不端行为既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政府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具有法律和管理上的正当性,但政府在介入科研不端行为时,必须处理好与科研单位、科学共同体之间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既不能涉及范围过广,也不能审查过深,应该主要起政策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化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必须首先解决范畴界定,且应符合规制逻辑。国家立法处理科研不端行为,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化改造。法律化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原则,具有规范意义、价值意义及现实意义上的正当性。根据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解释,是科研不端行为法律化的主要方法,也是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中的基本认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文章在论述科研不端行为属"法律问题"性质的同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概括。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形成从利益、道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寻出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产生科研不端行为原因的分析,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国内相关制度入手,对如何防控科研不端行为进行了制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性,是从法律角度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合法或不合法,对其探讨有助于人们认识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性、推动国家对科研不端行为防治的立法。目前,传统道德手段已难以有效抑制科研不端行为的大量发生,部分不端行为又严重损害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法律不得不介入;应该以危害科研委托或合作关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制造科研不正当竞争、妨碍科学进步和社会诚信氛围建设为标准,作为法律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维护科研诚信的任务主要是由大学与科研机构来承担的。因为德国科学界认为,政府的管理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效率低下的。为预防与惩治科研不端行为德国相继出台了三个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法规:一是,1996.12.11德国联邦最高行政法院的判决制定的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法律规范;二是,1997.11.14马普学会的评议会通过了"质疑科研不端行为的诉讼程序";三是,1998.1.19德国研究联合会的学术自我管理委员会详细阐述的"关于提倡良好科学实践和处理涉赚科研不端行为的指南"。这三项法规的出台,使应对科研不端行为成为有法可依的活动。它们界定了科研不端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调查程序、阐明了制裁的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几个著名实例说明了这一点。面对科研不端行为德国科学界重自我管理、重预防和对检举者的保护、责任划分明确等做法都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惩戒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惩戒制度没有遵循平衡的理念;科研不端行为界定不统一、构成要件欠缺、没有区分道德和法律两个规则体系中相同用语的不同含义;缺少对惩戒组织相互配合协作、相互监督制衡及案件管辖的规定;缺少统一的正当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程序;惩戒责任的立法没有搞清法律主体之间的不同法律关系;应该建立具有法定效力的科研人员行政申诉制度并对科研不端行为人予以司法救济。未来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立法应该以国务院制定专门的《科研诚信监督管理条例》为重点,构建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为一体,与科研共同体的内部规范相协调的惩戒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法律不能对道德伦理规范进行评价。国家通过把科研行为中的基本道德上升为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科研行为规范,完成了科研不端行为道德法律化评价过程,其界限标准为是否产生社会危害性。民法通过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行为进行引导,通过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惩处和纠正。科研不端行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形式相对单一,有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律应该介入科学不端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学术界内部的自我调整机制、科学家的个人品质以及科研的非职业化都使得人们习惯上把科学不端行为视作道德问题对待.事实上,自上世纪以来,由于科研事业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主体的改变以及道德本身的缺陷都决定了法律应该介入科学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了科研不端行为涉及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了我国现有的行政法、民法和刑法对科研不端行为规制的状况,认为当前我国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不是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而是缺乏意识和行动。文章指出,对于遏制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重要的不是新增法律条款,而是在于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研不端的法治成因在于科研立法的短缺、执法上的失利烈及司法审查能力的缺失。科研幂端道德治理的脆弱所带来的道德失灵决定了科研不端法律治理的必要性。在科研不端法律治理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科研不端法律治理中,应加强科研规范立法,强化科研执法,并提升科研不端之司法审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澳大利亚国内最重要的国家科学基金机构,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已经构建起一套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应对处理机制.包含一系列实体性法律标准及程序规定,涉及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一般性程序、法律责任、违法者权利保护、程序公平等问题,其中包含着可为我国有关立法所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问题,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作者不端行为防范入手,防范策略也多从制度层面、道德约束、编辑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在探讨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的基础上,试从编辑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展开研究,重在探讨利用计算机技术防范学报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3.
科研不端行为可能会引发民法上的法律后果,因此从民法视角对此类行为加以分析具有必要性。科研不端行为涉及的调整性民事关系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关系与合同关系。科研不端行为所引发的保护性民事关系主要包括侵权关系、违约关系与缔约过失关系。科研不端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能够引发违约与缔约过失的具体科研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刺窃、伪造、一稿多投,可能引发的民事责任形式体现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教、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科学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科学道德建设,以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明确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建立科学研究的伦理约束机制;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提供科学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5.
科研评价体制不合理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刑罚不可能触动或消除这一原因。刑罚自身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它在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用刑法规制科研不端行为,应该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只有在道德及民事、行政的法律手段不足以抑制时,才能动用刑罚的方法对其进行惩处。而且,应该用理性的刑罚观对待科研不端行为,警惕“泛刑法主义”或“泛刑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公平和法正义原则评述政治权利和义务之关系命题不仅关涉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哲学的基本命题,而且关涉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哲学的基本方法问题。这种基本方法最初对人的自然道德状况进行审视,进而审视人在进入政治社会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殊作用。评析的前设条件:(1)所有的人不论其出生于何时何地,他们的政治生活都源于在政治社会中所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实体性主体身份;(2)正在讨论中的权利不仅包括一般性政治权利,而且包括广泛的自治权利和独立权利。并在此前提下批判地评述了西方具有争论性的公平原则以及在公平原则项下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论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的规范基础主要是行政法律规范,兼及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和内部规范等。国家科研项目中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与科研人员的法律关系,国家机关与科研人员所在单位的法律关系,科研人员与其所在单位的法律关系,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之间的法律关系等五种类型。以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以及科技部的三部规范性文件为样本,研究其所设定的法律关系,可以发现其各自特点与不足。并由此发现未来立法发展的三条道路,以及现有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