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自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现在为止已经17个年头。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之后,各个省都提依法治省,然后就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依法治村,还有什么依法治路、依法治林、依法治水都来了。中国法治建设17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道路并不平坦,诚如江平先生所说的: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法治建设是进两步退一步。也就是说中国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具体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法治、特别是法治文化的认同度并不高。从中央到立法,从官方到民间,从精英到普通民众,大家对法治的理解各异,认同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藏是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也是基本工作方式。治理西藏有很强的政治意义,但实现治理决不能用政治思维覆盖法治思维。中央提出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这一原则性阐释作出法理性分析,则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属性和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它们组成依法治藏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并决定依法治藏的正确方向,为西藏的法治实践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实现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法治保障力度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度不够,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法治服务还需要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依法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法治服务水平,实现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生动实践,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这就势必对我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密切我市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亮点纷呈,成就显著,经验突出,形成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和积极态势.概观30年湖北政治发展,可以划分为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为五个方面:地方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立法、执法程序化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推进政务公开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政治权益保障力度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步入常规化轨道.其基本经验是六条: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政治发展规律;统筹地方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政治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行政执行力,以解放思想为主轴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依法治农思想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中共“依法治国”方略形成的理论根基,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和历史通道。它强调“法治”与“德治”并重,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齐头并进,在实践中逐步推进法治,普法中注意重点论、基础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桥梁。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创造依法执政的条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排除“人治”的因素,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切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江轩 《金陵瞭望》2008,(19):66-67
近几年来.江宁区委政法委围绕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中心,以平安创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把准薄弱环节.强化各项措施,狠抓落实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攀升,营造了社会稳定、治安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环境.创建工作连续4年获得了省“社会治安安全区”荣誉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德治与法治是自律与他律 ,依法治官与以德治官 ,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 ,治心与治身 ,治标与治本 ,治远与治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要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 ,应当树立现代德治和法治观念 ,坚持“两手”抓 ,切实纠正和摒弃以人代法、德主法辅、重利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不是并列关系,自治是法治和德治所追求的目标,法治是自治和德治的保障,德治是自治 和法治的基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强化党的领导,立足自治体系建设目标,推进 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使得自治、法治、德治协同作用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国家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探索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的理论研究,《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于2014年开始设置“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专栏。正值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法学院、扬州大学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召开,本期“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专栏特别编发部分与会专家发言,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的起步得益于社区服务的蓬勃发展 1998年10月,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做出了“深化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的动员和布置。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率先提出了“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的工作思路。 1999年1月,民政部在鼓楼区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暨鼓楼经验论证会”,6月,江苏省民政厅和省社科院在南京玄武区召开了“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两次研讨会为全面推进社区建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制度设计,都有其特定的人性预设作为逻辑前提,从而构成了“法治”与“德治”两种不同的政治范式与治国方略。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既不能是西方法治模式的简单移植,更不能是古代德治模式的原型重现,而应是法治与德治“两极互补”式的制度安排。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权,其重心则是依法治官;以德治国必须以德治官,其重点则是官德建设。在制度设计上,以“经济人”假定为基础来约束权力的利己冲动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在价值导向上,则不能对公职人员的“经济人”行为予以肯定或提倡。从民主理论对“公共人”的价值定位和社会期待上看,公职人员作为“公共人”在应然性上必须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兴亡周期率”是君主政治或“人治”所不能跳出的历史怪圈。民主政治或“法治”是对君主政治或“人治”的否定与超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跳出“兴亡周期率”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出了新的“为民”观以及具体的实践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了实践指南。胡锦涛“为民”思想的实践途径是: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积极推进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政治权益;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6.
桂初民 《金陵瞭望》2008,(14):60-61
近年来,六合区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狠抓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检察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关注社会民生、深化检务公开,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和谐南京作出了不懈努力。2007年度.检察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警队”、全国“文明接待室”,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真理引领力、文化支撑力、目标导向力和需要驱使力的共同作用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才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竞争力、人才交往与流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党领导人才工作积累了鲜活经验,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坚持注重顶层设计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维护人才成长的“大小气候”;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严防“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坚持“依法治才”,建立心理契约,实现“法治”与“心治”相统一;坚持聚焦人才工作的需求侧与问题域,围绕“四个面向”培养造就人才等。这些对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治文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础。以儒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法治文明,与现代法治并不相悖。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力改革的取向、德法并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并构建适应中国人民生活的法治模式。人民取向的法治观、平等的法律保护、“天下大同”的法治视野,又成为现代法治创新的重要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做出了“深化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的动员和布置。南京市鼓楼区委、区政府率先提出了“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