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英语语篇中,名词性词语是实现参与者的重要语法策略。将语篇中的名词性词语分为指称性名词性词语(涉及对参与者的首次提及)和照应性名词性词语(涉及对参与者的再次或多次提及)。实现参与者首次、再次、多次提及的名词性词语,构成了语篇照应或链状照应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Halliday和Hasan关于语篇照应的理论出发,指出其静态分析对语篇照应解释的局限性。然后主要运用语篇世界和心理表征两个方面的知识对语篇照应进行了新的分析,并指出了语篇照应的实质是具有指代功能的语言成分共同指代语篇世界中的语篇指称;或者是这些语言成分通过读者心理表征中的指称形成的照应关系。本文还随之阐述了语篇照应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照应性是语言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说明英汉语篇照应具有差异。本文将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的照应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内指照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衔接方式.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 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以来, 研究者对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做了较多的对比研究.根据衔接理论,结合大量的英汉科技语篇实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内指照应这一衔接方式上的一些共性和差异, 研究内指照应在英汉科技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内指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科技语篇翻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篇(discourse)的构成要旨是符合语法规范,层次清楚,语义连贯且语句之间衔接得当。语篇中语义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语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衔接在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旨在围绕英汉两种语言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照应,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机制,在语篇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语篇的连贯提供了基础。本文对比分析了照应,尤其是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建构中的特点,指出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分析解读原语语篇照应衔接机制并根据目的语表达习惯重构目的语语篇,对于保证目的语语篇连贯和实现从原语语篇到目的语语篇的等效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人称照应是篇章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众多学者对它作过定义、分类和衔接效果的详细说明。本文旨在通过英汉语篇人称照应手段的对比,使人们深刻体会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之处,由此在翻译实践中加以比较和正确运用,使源语语篇中的人称照应在目的语中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8.
照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照应是句际衔接、连句成篇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在翻译过程中 ,准确地找出照应对象 ,尽量保留和体现原文的照应关系是翻译标准的客观要求。照应语的推导和理解不能只囿于寻找语篇的相关的先行项或特指物 ,还必须依赖语篇的语境 ,借助于经验知识 ,激活大脑先存图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名词性省略发生在实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各个层面。名词性省略在实现三种元功能的过程中,使用的途径多种多样。文章试图在韩礼德功能语法对三种元功能探讨的基础上,对英语名词性省略实现三种元功能的途径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篇表征理论强调语言的动态特征以及上下文对句子意义的影响,因而对名词和代词的照应关系确认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篇表征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包括零形代词)句内指称照应的消解过程,认为句内指称消解主要以线形语序处理,主从结构例外。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独立“的”字结构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独立“的”字结构的内部语义及句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的”字结构的研究不能拘泥于静态的形式,把该结构均理解为省略了中心词的修饰语。一部分独立“的”字结构的确为省略,而另一部分“的”字结构语义上属于照应,是小句内上下文和小句外语境进行互动衔接的产物。“的”具有指称抽象的“物”的功能,而“的”字结构的语义则需要照应小句上下文或语境得到所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名词性宾语语义角色的分类标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英汉语单及物构块中名词性宾语语义角色类型及其异同,并从原型受事理论、状性宾语和代体宾语三个角度来解释出现这种异同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3.
指示照应是英语中很常见的连接手段。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照应性概念,对英语选择性名词性指示词的选择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指示照应不仅要适用于远近原则,还要依据信息分布的焦点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准确区分名与实、指与物、名和谓的基础上,伍非百认为,“正名”中的“名”已经不再是具有静态特征的概念或语词,而是具有动态特征的“谓”,“正名”实质上就是“正谓”。尽管如此,他还是明确地提出了兼名、别名二律来明确“名”,以“唯谓”来实现“正谓”,这对于中国名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正式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文体,法律英语在词汇方面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措词准确和古体词、名词化结构和词语重复结构的使用等。因此在进行法律文件的汉译英翻译活动中,译者应当尽量地使译文词汇具有上述特点以实现"信"、"达"、"雅"。文章从这些特点出发,对2008年北大法学院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一些译文进行分析,指出不恰当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俄语简单句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存在句具有自身的结构和语义特征.本文着重论述了存在句的三种句法结构类型:完全结构存在句、简略结构存在句和称名结构存在句,旨在解决使用存在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对外汉语教学的实例引入旁指问题。在句法功能方面,从考察句法位置入手,把旁指代词分成两类:体词性的和加词性的。其次,考察了范围意义和数量意义,把旁指代词分成两类:加指和除指,从而得到了旁指代词的内部分类系统;在语篇功能方面,从所指是否相同以及照应的方向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旁指代词的照应情况,并简要地探讨了旁指代词的照应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对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研究是在一个完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来看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限的句法和词汇和无限的表达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语言结构岐义。生成语法一直在谈论结构歧义,但很少涉及名词结构歧义研究,名词在其深层结构中可以被解释两种身份:名词和名词中闻结构。根据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口一移动理论以及对名词中间结构的定义可以研究名词结构歧义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生成机制,名词歧义有名词多义歧义即词汇歧义和名词结构歧义之分。名词结构歧义是同一名词在深层结构上具有两种身份,即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而这两个深层结构在转向表层结构时会在特定的语境下产生歧义。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机制是因为在深层结构中的名词在生成表层结构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从而产生了名词结构歧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者”是词缀而不是助词,因为助词关涉句法,参与构形,而词缀关涉词法,参与构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名词化”,它的语义功能是转指并且有“指人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